t3注册成功但是t3注册不了
152
2025-01-28
文章目录:
1、镜铁综合执法支队集中整治铝合金店外经营行为2、德州13县市区迎来“期中考”首站:庆云县3、【媒体印象】育良种 优品质 促有机 “长春大米”成响当当的品牌
镜铁综合执法支队集中整治铝合金店外经营行为
嘉峪关新闻网讯(李巍 殷珂昕)针对我市个别路段存在的铝合金门窗店店外经营现象,11月7日,市综合执法局镜铁执法支队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镜铁综合执法支队共计出动11名执法人员、3台执法车辆,到迎宾西路与文化南路交叉口、德惠社区周边等铝合金门窗加工店集中路段,以先宣传、再劝导、后处罚的方式,对60余家铝合金加工店面开展劝导,并对劝导无效的9家商户发放了《嘉峪关市综合执法局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清除店外经营物品,督促经营户合法规范经营,自觉维护城市市容环境。
此次行动结束后,镜铁综合执法支队将进一步加强巡查力度,同时重点检查已发放《整改通知书》的店面,确保占道经营、噪音扰民等现象不再发生。
德州13县市区迎来“期中考”首站:庆云县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1日讯7月11日,德州市委书记李猛,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洪涛带领2020年上半年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落地现场观摩会与会人员到庆云县观摩,重点察看今年以来开工建设或投产达效的重点产业项目、社会民生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情况。庆云县委书记王晓东,县委副书记、县长孙洪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高丽霞,县政协主席李勇,县委副书记吕德山等陪同。
此次观摩,在庆云主要察看5个项目:赛石花彩康养小镇项目、庆云县昆仑购物广场暨金山国际海淘城建设项目、海螺集团年产100万平方米系统门窗项目、山东源能电力装备有限公司电力设备项目、山东省慈济医院项目。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庆云县坚持以“重点工作攻坚年”为抓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抓“六稳”促“六保”,扎实推进十二个重点领域改革攻坚,苦干实干,克难奋进,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发展。1-6月份,县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居全市第7
赛石花彩康养小镇项目
该项目由杭州赛石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庆云赛石花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依托马颊河、德惠新河两河三堤四岸的独特自然景观打造三个板块,即:以花文化、花科普、花养生、花旅游为主题的绿色生态休闲板块;依托现有建设用地及7.6万平方米在建商业建筑,联合台湾慈济医院打造以人文康养为理念的适老化颐养服务板块;以中医中药、保健养生为主要方向的医疗设备、健康产品研发生产板块。
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城市品味和城市功能,拉动周边100公里内的健康旅游消费,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昆仑购物广场暨金山国际海淘城建设项目
昆仑购物广场由北京中商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金山国际海淘城项目由庆云县中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建筑总面积约26.2万平方米,按照“专业市场+购物中心+电子商务+步行街”的运营新模式开发建设的现代化商贸城(零售商场)。昆仑购物广场暨金山国际海淘城项目是庆云市场转型升级重点项目,按照第五代市场标准、“专业市场+购物中心+电子商务+步行街”的运营新模式开发建设,是集批发零售、电商创意、互联网大数据等功能于一体、涵盖餐饮娱乐、日用百货、酒水副食、金融礼品等业态的现代化商贸城(高端零售商场)。
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容纳商户1200余家,带动创业就业10000余人,年实现市场交易额90亿元,利税4.8亿元。
海螺集团年产100万平方米系统门窗项目
该项目由安徽海螺集团旗下德州海螺建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分两期建设,首期年产门窗20万平方米,二期陆续对接型材、水泥、新能源、商贸、节能环保、农村社区建设、乡村振兴等7大板块。系统门窗生产实现100万平方米。项目首期盘活原同创科技项目,改造车间4栋,餐厅、办公各一栋,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新上全自动门窗生产线4条,主要生产铝合金、塑钢等系列高端门窗。
该项目是海螺集团面向京津冀、雄安新区等开拓北方市场的重要生产基地。
山东源能电力装备有限公司电力设备项目
该项目由山东源能电力装备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建筑面积159649.7平方米。建成后将拥有流水生产线6条,可实现年产变压器5万套、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万套、电能计量箱75万套、综合配电柜(JP柜)5万套、电缆分支箱5万套、铁附件2万吨。
项目投入运营后,年销售收入84900万元,税收66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
山东省慈济医院项目
该项目采用PPP模式,由德州惠丰控股投资有限公司和中核华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山东省慈济医院项目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按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设计,投资4000万元打造高端智能化资料服务体系。
项目投入运营后,将为庆云县增加住院床位1300张,并能覆盖德州、滨州、沧州等周边县市,全年门急诊人次将突破50万,彻底达到《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提出的每千人床位数6张的床位要求,将极大改善群众就医环境。
庆云融媒 刘欣荣 张润泽 刘伟增
【媒体印象】育良种 优品质 促有机 “长春大米”成响当当的品牌
金秋十月,稻浪金黄。又是一年收获季,我市各地水稻收割已全面展开……
14日,在九台区龙嘉街道水乡村的一片稻田里,颗粒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农乐种植家庭农场的水稻收割机在田间穿梭作业,割断稻秆后将稻穗卷进脱粒仓,随着出粮口对准运粮车,金黄色的稻粒倾泻而下。
“只需两三天,这些稻粒就能完成加工到上市的全过程。”稻米飘香的加工车间里,看着整装待发的新大米,农场负责人李松在喜上眉梢,“好大米是种出来的!我们的‘松优’牌大米,从种到收执行标准化生产,获得了‘绿色三品一标’认证,品质有保障。”
松花江与黑土地造就了“黄金水稻带”,产于这里的“长春大米”,以“润、软、弹、滑、香”的独特品质,被称为长春的“白金名片”。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水稻是我市种植面积排名第二的粮食作物,2024年全市播种面积达到253万亩,年产量约150万吨,拥有“中国优质粳米之都”和“中国优质小町米之乡”两个国字号荣誉。
优良的品质和响亮的品牌,正是“长春大米”飘香全国的亮丽底色。近年来,我市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了用粮食品牌建设推动粮食产业发展的战略,并以水稻标准化生产为手段,积极推动全程机械化进程,“长春大米”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如今,“长春大米”已成为我市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生动实践,一路高歌迈向农业增产、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位于农安县龙王乡的龙田米业,今年签订的水稻订单面积达到了1万多亩,带动了周边数百户农民增收
壮大“阵营” 联农又带农
连日来,农安县龙王乡的龙田米业加工车间里机器声隆隆,除杂去石、烘干磨米、出仓分装等环节紧锣密鼓。今年,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订单+农户”的经营模式后,企业签订的水稻订单种植面积达到了1万多亩,带动了周边数百户农民增收创收。
“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种植,没法做到标准化,也就很难保证大米品质,通过订单农业,把大伙集中起来,可以干成一家一户干不成、干不了的大事。”龙田米业负责人冯志良说的“大事”就是通过实施订单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实现农民增收创收。“我们每年都会和稻农签订产销订单,免费提供优质稻种和技术指导,水稻种植、生产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标准,大米的品质也是越来越好。”
得益于加工企业的辐射带动,不仅让“长春大米”的身价倍增,更让农民充分享受产业增值的收益。在稻米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我市加快培育了一批实力雄厚、产品质量优异、市场占有率高、口碑好的领军企业,通过产业缔结、抱团经营,实现了与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农户的利益共享,推动了优势资源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发生在双阳区太平镇将军村的新变化同样让人欣喜:通过延伸以优质稻米为主的产业链,拓展以硒水泉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稻米产业项目,配套建设稻米加工厂房、现代化稻谷生产线与精米生产线,打造了集稻米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优质米业生产示范基地,每年生产、加工、销售大米7000吨。村里以资金、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让农户种植水稻每公顷可增收五六千元。
产业“链”得牢,联农带农作用更加突出。目前,长春市注册大米加工企业达31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3家、市级龙头企业32家,年水稻加工能力超过500万吨。
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的稻田披上了金色的盛装,空气中散发着阵阵稻香
集群发展做优“一粒米”
产业集聚不仅赋予了农产品更强的竞争力、更高的附加值,也促使区域性加工企业群体的进一步壮大,加速了“长春大米”形成优势产业带和产业集群。
坐落在饮马河西岸的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以种稻闻名,是一个典型的朝鲜族聚居村,这里土地平整、道路相连、水渠贯通,素有“稻村”的美誉。绿色防控、生物沤肥、测土配方、种子包衣……这几年,红光村通过村企联营,为大米产业带来全新发展,全村276公顷水稻实现规模化经营。
合十农业就是助力“稻村”发展的主要经营企业。走进村内的合十农业产业检验室,各种仪器设备分门别类、整齐摆放,长春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金玄吉正在检测今年的新米,厚厚的一摞材料上记录着不同品种的出米率、精米率和食味值。
“这片200多公顷的稻田里,今年种植了圆粒香型、长粒香型、稻花香型3个优质水稻品种。”这几年,合十农业与长春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合作,利用微生物菌剂改良黑土地,依托大数据分析调整种植方式,实现了水稻单产和品质的“双提升”。金玄吉介绍,凭借“九台贡米”的优势产业集群,以及全程溯源质量保障体系,合十农业每年生产加工大米2000多吨。
据史料记载:九台区曾是皇家贡米的核心产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九台贡米”也因历史悠久、水优土肥而闻名,这里出产的稻米享有贡米的盛誉。截至2023年年末,全区有水稻合作社422家、水稻家庭农场411家、稻谷加工企业22家,围绕大米产业形成了优势产业集群。
多年来,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五官屯贡米栽培系统的培植下,“九台贡米”将绿色、有机种植技术贯穿整个种植过程,主推水稻钵盘育苗机插秧、水稻精确定量高产栽培、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增产等10项增产提质增收技术。目前,九台区正全面推进“九台贡米”标准化基地建设,致力于打造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全过程标准体系,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达95%以上。
集群发展做优“一粒米”,“链”出水稻大产业。如今,长春市形成了以佳峰米业、金裕米业、吉富米业、良泽米业、九鼎米业等加工企业为代表的优质大米产业集群,“长春大米”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名牌产品“一大波儿”
在德惠市,吉林省松江佰顺米业有限公司旗下的“米管家”“松江佰顺”“金色松花”等品牌,已成为“德惠大米”的代表产品,“米管家”更是被评为“中国粮油食品影响力品牌”。作为集优质粮食收储、稻谷精深加工、大米杂粮销售、原粮基地打造、农技应用推广、绿色物流配送、云端运营服务、国际贸易进出口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目前松江佰顺米业年处理稻谷加工能力已达20万吨。
“今年,我们与当地稻农签订近4万亩水稻订单。”松江佰顺米业总经理张立志介绍,他们拥有3条世界一流的稻米加工生产线,全程采用自动化加工控制体系,通过28道生产工序的科学精碾,最大限度地保证大米的营养口感和食味值。
一边是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一边是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打造“长春大米”品牌,引导大米生产加工企业建立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推动大米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市企业自有大米品牌超过300个,先后涌现出“吉裕”“守臣”“双阳好”“宜品”“五官地”等知名品牌,主要种植小町、稻花香、长粒香等品种。
在有着“天下第一粮仓”之称的榆树市,经过品牌认证的大米原粮会比普通的原粮收购价格高。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销售,蓝河坝米业有限公司打造了稻米全产业链,集约了数万亩土地进行标准化订单种植。
眼下,蓝河坝米业的机械化生产线上,正在全负荷加工原粮,脱壳、选粒、抛光……一整套流程下来不需要人工,机器上的小屏幕不断显示着一个个飞快下落的“小红点”。“‘小红点’位置上的米粒是被淘汰掉的。”蓝河坝米业负责人李财告诉记者,机械化、智能化选粒精准高效,生产线上还配有显示遥控屏,可以随时控制加工过程的温度和湿度。他们凭借着卓越的大米品质,产品常年销往北京、福建、云南等地,打出了响亮的“榆树大米”的金字招牌。
随着订单农业、稻渔综合种养、智能化生产加工等新模式、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兴起的新农事让“长春大米”焕发出新生机。其中,“榆树大米”已整体达到无公害大米标准,8个地标产品分别被认定为绿色大米、有机大米。我市的部分大米生产企业,先后启动了绿色食品基地试点建设,开发了5000公顷绿色有机大米试验田,确保了“长春大米”的品质和口感。
在有着“天下第一粮仓”之称的榆树市,“榆树大米”已整体达到无公害大米标准
走好品牌拓宽路
分别在杭州、无锡和太原等地,举办“2024长春大米暨长春鲜食玉米品牌推介活动”,提升“长春大米”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利用参加展会和举办推介会等契机,先后在北京、成都、重庆、福州等地举办“长春大米”产销对接活动,推动我市大米加工企业与销区企业在粮食贸易、代收代储、加工销售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借助3月成都春季糖酒会、6月福建粮洽会、8月长春农博会等国内知名展会平台,组织域内大米加工企业积极参展,展示“长春大米”品牌的良好形象。
……
让“长春大米”走出去,不仅需要“打开窗”,更要“拓宽路”。今年年初以来,我市通过举办粮食品牌推介会、产销对接活动,加强域内大米加工企业与主销区企业的合作交流,把“长春大米”品牌“推出去”,让优质、特色、健康的长春粮食产品走向更多的百姓餐桌。
“过去可没有这么多‘长春大米’品牌!”长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市场流通处相关负责人曾召才说,利用产品展示、主旨推介等形式宣传推介“长春大米”,将让品牌的触角延伸得更长。现在长春的大米加工企业家家都有主打产品,“长春大米”已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发展成为一块金字招牌。
坚持品牌强农战略,深入实施“长春粮食品牌跃升”。近年来,长春市先后在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举办粮食品牌推介会和粮食产销对接座谈会,打造了“长春大米”“榆树大米”“九台贡米”“公主岭大米”“德惠大米”等5个区域公用品牌,有效推动了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媒体印象】育良种 优品质 促有机 “长春大米”成响当当的品牌》
阅读原文
来源:九台发布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