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铝合金门窗有限公司
96
2024-12-11
文章目录:
1、厦门设计圈流行“书法风”2、叶绍翁这首经典的七绝《烟村》,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写得很唯美3、听,这一响千年的福建古曲
厦门设计圈流行“书法风”
开栏的话
■陈思宇
深田路,厦门日报社旧址所在地。
这条独处老厦门郁葱一隅的小巷,庭院萋萋,市井融融,承接着百年海港积淀,对望着鼓浪风情。因沃土而得名的深田,也生出了老厦门的不少故事。共和、新民、图强、蓼花、百家村,一条条充满岁月印记和醉人遐想的道路与它参差相交,让这里成为了厦门前进的见证者,也成为了文化的交融地。
如今,文化复兴,我们希望深田再成一方涵养艺术文化的土壤,遂以“深田雅集”为题,聚书画同好,邀嘉朋满座,共欢愉相谈。在这里,可以上溯八闽先贤下论今日海西,让闽派文化得到交流传播;在这里,孩童到老者,都可以与书画、艺术名家、名师共同研修书画艺术,创书香邻里,传承有序;在此,海峡两岸艺术人士亦可展示自己的作品,让书画艺术和精彩的思维随心绽放。
今日开栏的“深田雅集”,既是一个饱含文化温度的字符载体,更将成为一个活力充沛的艺术符号。未来,我们将以此引,以更多更丰富的行动,与您一同探索艺术的魅力。
浪漫之城,雅集深田,邀您共赏。
在厦门日报书画院首期设计师书法研修班上,作为行业翘楚的设计师们摇身一变,成为好学、好问、好写的“三好”学生。每周一次的书法研修,几乎成为欢乐的聚会时光,培养起浓厚的书法学习兴趣。不少设计师表示,一边研习书法,一边锻炼了耐性,提高了艺术品位,还帮助提升自身的发散性思维,真是一举多得。
首期课程结束后,在学员们的呼声之中,厦门日报书画院设计师书法研修班第二期也将正式推出啦。
方国溪:不论多忙,现在每天都会抽时间坚持练习书法,这已经成为我放松的一种方式。古人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练习书法就是我“养气”的过程。最初我自己临帖练习楷书,熟练之后开始背帖。进入书法研修班后,我在导师的专业指导下研习隶书,在练习方法、字形构造等方面,我发现不少之前未曾注意的细节。现在练习的时候,我会查字体演变的过程,摸索不同风格的字体也是很有意思的。
郭坤仲:这次研修班使我对书法越来越感兴趣,一发不可收拾。在专业导师的指点下,我在每个字里看到那些玄妙而独特的结构、笔画,觉得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认为艺术都是共通的,书法结构的疏密、墨色的浓淡,这些和设计一样,都带给我创造美的兴奋感。
胡若愚:以前,我只是书法艺术的“门外汉”,从未亲手提起笔去感受。这次研修班让我看到了、也感受到了汉字的美和神韵。书法的结构,平衡、虚实、黑白,让我不禁联想到我的设计职业,写一个字和设计一个房间有着相似而有趣的关联。导师的讲解也很风趣生动,上他的书法课是一种享受。
曾冠伟:这次书法研修让我重燃了对书法的热爱。以前我练字看着漂亮就行,而在这里我发现原来书法的门道这么高深,不同字的结构处理、笔画的细节都让我对书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字也从之前的飘逸变得更加扎实。另外,练书法可以让人沉下心来,这种专注无论做设计还是其他事情,都是必须的。
谢其禄:
书法与设计
都是一种提炼
文/本报记者 陈臻
人物名片
成一设计总监,中国建筑学会会员,米兰理工大学室内设计管理硕士
认识谢其禄,缘于去年底凤凰木两岸空间艺术周,他用家乡建瓯的竹子搭了一间叫“律”的竹屋,青、黄竹子层层叠叠,曲折交织,错落有律,在方寸空间讲述竹的环保耐用、童年的记忆、人生的成长与永恒。
再见谢其禄,是在龙山的成一设计办公室。3.5米高的“1”型哑光深色石材门、古老船木做的玄关轨枕、概括印形象墙、能发出天井流水声的定制茶桌、超大的牛角柄毛笔……他的工作室里总闪烁着传统文化的设计亮点。随后浏览其商业空间、售楼处、写字楼、私宅等作品,再次感受到他对于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运用,似乎有种天生的灵性,也许这跟他生长的建瓯有关,那里闽学文化深厚。
早年在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习包装装潢的谢其禄,现在依然保持着手绘的习惯。他说,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都不手绘了,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其实设计是对各种素材的提炼,离不开手和大脑,而手绘是内心思想的概括,经常绘画,这对于设计创作是有益的。在他的设计稿中,基本都有他亲自手绘的效果图,用一笔一画,一墨一彩,凝结着他对空间的想象与思考,也为年轻设计师提供设计思考。所以,平时他会随身带个写生本,遇见他认为美,可以反映心境的,就即兴描绘下来。在他的手绘图中,有遒枝红梅,有杭州断桥,有东山老屋,有海边潮涌,更有家乡葱葱竹海,有些还在旁赋诗言情。
如今,谢其禄又拾起毛笔临起柳公权。他说,字如其人,其实书法与设计一样,都是一种提炼,而书法更可以练出一个人的精气神。
“书法小院士”春季班周日开讲啦
“看到是由厦门日报书画院主办的培训,我就很放心!”春季班学员知睿妈妈的话,几乎代表了所有家长的心声。短短一周时间,由厦门日报书画院主办的小院士春季班深田路授课点就报名满额,但仍接到不少家长的咨询、报名电话,希望能够跟着厦门日报书画院进行专业的书法学习。为此,书画院特在吕岭路日报报业大厦、启达时尚大厦两处增设了小院士授课点,满足学员、家长的学习需求。
首届书法冬令营学员感悟
我与书法(节选)
●杨云烁
有一天,我来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
它是奇妙的书法冬令营。
有一天,我飞进了一个幻想的境界,
它让我感受书法的真谛。
在哪里?能让你迅速爱上书法?
在那神奇的地方,
让你落入书法的漩涡,
迷上它,恋上它。
在哪里?能让你迅速学会书法?
在那幻想的境界,
让你飞进书法的天地,
训练它,培养它。
……
那里的老师更是妙不可言,
让我们真真正正地落入书法的漩涡。
那里的书法更是千奇百怪,
让我们真真正正地飞进书法的天地。
那里的老师真是认认真真,
对待学生是那么和蔼可亲,
教写书法是那么一笔一画,
握紧我的手,慢慢来。
那里的书法让我想入非非,
与自己比起它是那么完美,
我肯定不能与它模棱两可,
放松我的手,缓缓来。
我已经完全落入书法的漩涡,
我已经完全飞进书法的天地。
……
短短的十天,弹指一挥间,
烙印在心上的,难以道尽。
给厦门日报书画院
的一封信
一直以来都有让安泽学习书法的念头,只是关于培训班及老师的选择,让我始终举棋不定。厦门日报书画院冬令营的开班,终于让我的选择尘埃落定。这个小怪物从平时的顽劣不堪,到拿着毛笔安静地站在冬令营教室里认真地学写一笔一画,再到回家晚饭后主动到画案前提笔练习,整个变化让我们全家瞠目结舌。我相信,是书画院老师的耐心教学,及冬令营里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氛围感染了他。中国文字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睿智,而书法能够释古通今。这次春季班我又给安泽报了名,希望厦门日报书画院今后能多开这样的训练营,让孩子们更好地去了解、体验我们的民族文化!
安泽妈妈
厦门日报书画院书法春季班火热招生中
厦门日报书画院由全国城市党报十强之一的厦门日报主办,院址坐落于厦门最具文艺气息的老市区——百家村,背靠厦门日报自有的“深田国际大厦”,室内具有超过2000㎡的综合展示空间,将综合进行策展、雅集、拍卖、艺术培训等项目。
报名热线
5581543
15959237481
叶绍翁这首经典的七绝《烟村》,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写得很唯美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广为流传,不仅收录在了很多经典的诗集中,另外在我们小学的课里也有收录,所以提起这首诗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的熟悉,即使是小学生也是能够通篇背诵。也正是由于这首诗写得好,传唱度非常的高,以至于人们往往会有一种误解,认为叶绍翁只有这一首作品,其实作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叶绍翁流传下来的作品大概有50多首,存诗量还算是比较丰富。
《游园不值》的成功让叶绍翁名声大噪,再加上他的作品常年入选小学课本,所以在民间的知名度很高,特别是那一句“一枝红杏出墙来”更是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了一句名言。一首好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不会被历史所淹没,反而是历久弥新,叶绍翁这首诗就是如此,这首诗带给了他诸多的荣誉,让他挤入了南宋一流诗人的行列。
叶绍翁所流传下来的作品里面,还是有很多经典的作品,除了《游园不值》之外,这首七绝《烟村》,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同样写得也是很美,通篇意境高远,每一句都别具一格,也是写出了新意,有着一种独特的美,所以这样的作品,那也是不容错过,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只於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
当然这首诗在名气上不如《游园不值》,可能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听过,更不用说读了,其实在这首诗中所营造出来的意境,除了很美之外,还写出了诗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诗人正是出门游玩,走到了一处小山村,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于是信手拈来,写下了这么一首有趣的作品,通篇只是那么淡淡着笔,但是写出了新意,也令这首诗有着一种不一样的美。
叶绍翁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为建安(今天的福建省建瓯),不过关于他的生平,以及生卒年不详,曾担任过小官,不过没有多少的记载,只是在一些作品中稍有提及。他的诗也是很有特色,比较喜欢描写山村风景,并且写得也是生动有趣,在这首《烟村》一诗中,他把当时所见所闻描写得充满了诗情画意。
这首诗的开篇两句写得最巧妙,同时也写出了新意,让这首诗有着一种独特的美,读来也是让人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站在这个地方隐隐约约看到了远处的烟村,另外还听到了狗吠的声音,即使是在很远的地方,也是听得很清楚,想要去寻觅人家,可是在这个地方转来转去,也寻觅不到一户人家。这两句从字面上来看,它着实是写得很一般,但是结合下面的两句,则是会发现其实写得很有趣。
那么到了这最后两句,诗人用一种更具有诗意的笔触,写得就更加的有趣,“只於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只是在这小溪的断桥处,突然看到了那下面的水流中,流出了两三朵碧桃花瓣,正随着流水缓缓地向东流去。这两句与前面的两句,也是形成对应,从而让这首诗更具有感染力。
叶绍翁这首《烟村》虽然名气并不是很大,但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诗人只不过是写了普通的事物,还有寻常之景,但是同样写出了新意,也使得这首诗有着一种高远的意境,每一句都美得如诗如画,连起来的话,那就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听,这一响千年的福建古曲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西枕武夷山脉,东临大海
上古至秦汉时期
闽越先民留下了文化艺术创造活动的遗迹
经历代流传融合
形成多元深厚的传统艺术文化积淀
尤以五大曲艺惊艳千古
异彩纷呈、蔚为大观
南音《文姬归汉》剧照
以上2图源:厦门市南乐团
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南音,又被称为弦管,是中国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五代十国时期,诗人詹敦仁游历了泉州府,那时泉州因海外贸易而繁荣,他写下“万灶貔貅戈甲散,千家罗绮管弦鸣”的诗句,或许由此可见当时泉州南音之盛。时隔千年,南音古雅悠远的旋律穿透时空,依然撩拨着知音者的心弦。
图源:故宫博物院网站
南音能流传千年而经久不衰,原因在于它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气度,来自宫廷音乐、戏曲音乐、佛道音乐的曲调、曲牌、乐器、唱词等,都在南音中和谐相处,并融合为南音独特的韵味。
中国台湾“汉唐乐府”供图
听南音,感受唐宋音乐的风雅,体会中华文明令人感动的连续性。今天,南音吸引了越来越多青年人,他们将南音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赋予古老南音新的活力。
图源:泉南文化
泉州南音艺苑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新门街483号
曲艺界的“人文活化石”
一张桌子,一只铜钹(福州话写作“镲”,读 qiā),一块醒木,一支竹箸。这便是福州评话的全部道具。一把纸扇,一袭长衫素服。这便是福州评话先生的形象。可以登高门,进大户,为文人士大夫所激赏;也可出入街头巷尾,让贩夫走卒痴狂。这就是福州评话的魅力。
以上2图源:福州市博物馆
福州评话是以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的独特说书形式,相传是柳敬亭的大弟子居辅臣到福州双门楼授徒传艺而流传下来的。
福州评话的书目繁多,按题材通常分为长解书、短解书、半长短书、公案书和家庭书5种。长解书是历史故事;短解书是武侠故事;半长短书有《水浒》等;公案书专讲清官为民请命和平冤劫狱的故事;家庭书多反映家庭伦理与悲欢离合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福州评话编演了《九命沉冤》《流水欢歌》《小城春秋》《保卫延安》等新书目,形成一定影响,流行于福建省的十几个县市及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集居地。2006年5月20日,福州评话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3图源:福建档案
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八一七南路80号本色大厦F1层
清歌雅奏各当筵
“遍请榕城佳子女,清歌雅奏各当筵。”这是明朝嘉靖年间福州诗人描写伬艺的诗句,曲乐风情令人遐想。福州伬艺,又名伬唱、平讲伬,是一种传统的曲艺演唱形式,其保留着宋元曲艺贴近群众的“百戏”遗风,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以上2图源:福建档案
福州伬艺源于唐宋,其成型、定名有较长的历史沿革和流变。明万历年间的曹学全始创逗腔,蓄家班,演唱至清初演变为专唱逗腔的儒林促社,明末清初产生众多伬艺社,其艺术表现形态有儒林伬、洋歌伬、江湖伬、平讲伬等等。从儒林伬到平讲伬,其演唱形式多是坐唱,亦有沿街走唱,而歌唱与伴奏多分为两部分,各司其职。道光后,兴起演唱以福州民歌、民谣为基调,吸收弋阳腔、昆腔、梆子腔和苏、扬小调发展为洋歌和小调两种声腔的洋歌促社。
如今,表演形式多样、声腔多元变化的伬艺,是福州方言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常在村头街道为喜庆、节日、聚会等活动演出,深受百姓喜爱。并于2006年5月20日,福州伬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八一七南路80号本色大厦F1层
悠悠弦管伴月明
锦歌是流传于漳州及周边地区的民间艺术,原名歌仔。300多年前,大量漳州人随军入台,带去了家乡的锦歌、车鼓弄等民间艺术,为解思乡之情,逐渐将其搬上舞台,在清末民初演变为台湾歌仔戏。20世纪20年代,台湾歌仔戏班渡海回闽,歌仔戏因此回传故里漳州。
锦 歌
以上3图源:福建档案
抗战期间,歌仔戏被迫停演。为了避免这项传统艺术就此消亡,漳州老艺人邵江海、林文祥等人将其改良为闽南改良戏,重新唱响漳州大地。后来该剧种也因发源于芗江流域而被命名为“芗剧”。
锦歌的表演形式有走唱(瞎子“弄丁当”)、坐唱、表演唱、戏剧表演等。锦歌唱腔音乐属曲牌连缀体,由七字调、杂碎调构成基础唱腔,连缀众多杂调、花调组成联曲体的说唱曲牌。其中,大调旋律委婉,迂回跌宕,节奏平仄,突出拖腔展示,多作抒情描景和引腔和煞尾,与泉州南音并称为“闽南民间姐妹艺术之花”。
以上图源:漳州交通广播
跨越海峡,两岸同根并蒂莲。几十年来,两岸歌仔戏、芗剧并未因一道浅浅的海峡而隔断。1995年,受台湾业者之邀,漳州市芗剧团〔漳州市芗剧(歌仔戏)传承保护中心前身〕一行60多人,带着《李妙惠》等八出拿手好戏赴台,这也是第一个赴台演出的大陆地方剧团。
王素华老师在教授青年演员弹唱锦歌
图源:福建日报
一弦一柱咏华年
南词说唱《五夫社仓》片段入选第四届“走马杯”讲好中国故事曲艺节目网络展播
视频来源:南平市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
南词始于唐初,唐明皇时盛行于宫廷,分唱、吟、歌、舞、弹,总称《霓之曲》,为历朝宫廷雅乐,亦称“国乐南词”。
相传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开始外传,并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盛行于江南一带。随着艺人迁徙,以江苏扬州为发源地,南词兵分两路,一路是浙江的平湖调传到福建南平,当地称南词说唱,流行于闽北南平、沙县、将乐、邵武、建瓯等地;另一路则传至江西赣州,1845年由漳州府总爷带入漳州。
在南词坐唱曲艺、南词音乐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地方剧种——南词戏。起初折子戏的演出曲目多取材于昆曲,从部分折子戏片段中已可见南词戏的雏形。
后南词演唱班吸收京剧、婺剧表演艺术结合闽北的民间艺术,亦为了使听众听懂南平南词,改文雅艰深的长短句为较为通俗的七字句。常见的曲目中《天官赐福》为各地南词社所共有,为艺人必学必唱的曲目,其他《断桥》《秋江》《出塞》《花魁袖吐》《覆钵》《僧尼会》《合钵收妖》《芦林相会》《昭君和番》《陆文龙祭江》等,后又增加了《卖草墩(国)》《打花鼓》等民间生活内容的曲目。
南词现代戏《留守男人》
以上图源:南平市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
南词传统剧目尚存10多个,唱腔基本上北音南唱。南词曲调有南词正韵、南词北调、南词小调共约近百首,其中南词正韵(即八韵)转接灵活,创作成曲较多,南词曲牌也有100多曲,用于剧情配奏和器乐曲(也称“十全腔”)演奏。2006年,漳州南词列入第二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南词古乐队在漳州古城非遗展示馆内排练
图源:福建日报漳州观察
南平市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新华路11号4楼
千古传唱撩心弦
来福建
览音乐文物
声声入耳,犹在眼前
昨日声动,今日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