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培育创业项目 精准滴灌涵养创业好生态
156
2024-12-11
文章目录:
1、南京玄武城管开展阳光执法 接受社会监督2、嫦娥六号月背样品新发现首次揭示→3、新华鲜报|揭示月背火山活动历史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首批研究成果发布
南京玄武城管开展阳光执法 接受社会监督
南报网讯(记者 马金 通讯员王骁 叶抿钰)今天(5月10日)上午,玄武区城管执法大队邀请胡炳辉、王梅2名市级行政执法监督员参与了阳光执法活动。
活动当天,南京市城管局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来到孝陵卫片区,参与了该片区的“春雷整治行动”。在小卫街一处经营铝合金门窗加工生意的店家门前,执法人员发现在公共场地上堆放了铝合金架子。针对此类现象,城管部门之前已多次对店家进行教育,督促整改,但店家等执法人员走远后,就又把架子、物料等堆放在门外。执法现场,执法监督员走上前对店家进行了批评教育:“在公共场地堆放物料是不可取的,不能通过损害公共环境而谋取一己之利”。随后,执法人员开具了相关文书,对违规堆放的物料予以了证据先行登记保存。
在钟灵街上的一家超市门口,有2辆电动三轮车占道贩卖水果。据执法人员现场介绍,该当事人并不是瓜农,批发来水果后经常在附近流动贩卖,此前已整治过多次。执法人员除依法取缔该处占道摊点外,同时也表示随着夏季的来临,街道将设立西瓜售卖临时摊点,为符合条件的瓜农免费提供合法的摊位规范经营。
此前,为了让执法监督员对辖区城管执法工作有更为全面地了解,区城管执法大队还专门召开了市级行政执法监督员专项交流会。会上,汇报了辖区内城管执法工作开展情况,听取了执法监督员的相关想法和建议,并相互交流了执法感想。今后,城管执法监督工作将持续展开,推动城管部门更好地服务城市、服务市民,让城管执法更阳光、更透明。
原标题: 原标题:南京玄武城管开展阳光执法 接受社会监督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新发现首次揭示→
◎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11月15日,基于嫦娥六号带回的月背样品,我国科学家做出的两项独立研究成果,分别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和《科学》杂志。
这两项研究首次揭示月球背面约28亿年前仍存在年轻的岩浆活动,这一年龄填补了月球玄武岩样品在该时期的记录空白。这些研究为人们了解月球演化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
在发表于《自然》的研究中,研究团队根据5克月壤中分选出大于300微米的108颗玄武岩岩屑定年研究的结果,揭示嫦娥六号着陆点28亿年前存在火山活动,且岩浆来自亏损克里普物质(富集钾,稀土和磷等元素的物质)的源区;其中一颗高铝玄武岩岩屑揭示42亿年前存在来自富集克里普物质源区的火山活动。
嫦娥六号返回月壤样品中记录的两期玄武质火山活动及其月幔源区性质示意图。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
综合来看,月球背面火山活动至少持续了14亿年,且月幔源区经历了从克里普物质富集到亏损的转变。此外,同位素定年结果与撞击坑统计定年结果基本一致,指示了月球正面和背面遭受陨石撞击的概率相当。
在发表于《科学》的研究中,研究团队对玄武岩屑中微小含锆矿物以及斜长石和晚期填隙物开展了同位素分析,标定嫦娥六号低钛玄武岩形成于距今28.3亿年前的火山喷发,并指示其具有一个十分亏损不相容元素的月幔源区。
这样的月幔源区难以发生显著规模的熔融及相应的玄武岩火山活动,并最终导致了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缺乏大规模的月海玄武岩。此次研究表明,月海玄武岩的分布除受月壳厚度影响外,月幔源区的物质组成也是重要的控制因素。
来源: 科技日报
新华鲜报|揭示月背火山活动历史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首批研究成果发布
月球背面42亿年前就存在岩浆活动,约28亿年前仍存在年轻的岩浆活动……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首批研究成果11月15日发布,揭示了月背火山活动历史,为更好开展月球演化研究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相关论文分别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和《科学》在线发表。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记录的两期玄武质火山活动及其月幔源区性质示意图。(中国科学院供图)
这些研究填补了月背岩浆活动研究的重要空白。
国际科学界研究认为,月球正面最古老的月海火山活动可追溯至40亿年前。2021年以来,我国科学家基于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发现月球正面20亿年前仍存在较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在1.2亿年前还存在小规模的火山活动。
然而,月球具有“二分性”,月球正面和背面在形貌、成分、月壳厚度、岩浆活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开展月背岩浆活动研究,并进一步揭示月球“二分性”的形成机制,是月球科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嫦娥六号任务首次完成人类从月球背面采样的壮举,带回1935.3克珍贵样品,为开展月背相关研究提供了难得机遇。在此之前,人类获取的所有月球样品均来自月球正面,对月球背面的认识主要基于遥感研究。
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着陆位置。(中国科学院供图)
科学家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中取得了哪些新发现?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献华院士、李秋立研究员与国家天文台团队,从5克月球样品中分选出108颗大于300微米的玄武岩岩屑,定年结果显示,嫦娥六号着陆点在28(28.07±0.03)亿年前存在火山活动。
其中一颗高铝玄武岩岩屑揭示,月球背面42亿年前存在来自富集克里普物质源区的火山活动。这表明,月球背面火山活动至少持续了14亿年以上,且月幔源区经历了从克里普物质富集到亏损的转变。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高级工程师张乐领衔的团队研究确认,嫦娥六号低钛玄武岩形成于28.3亿年前的火山喷发。他们的研究还表明,月海玄武岩的分布除受月壳厚度影响外,月幔源区的物质组成也是重要的控制因素,刷新了传统认知。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中的两类玄武岩(低钛和超低钛)以及低钛玄武岩同位素等时线。(中国科学院供图)
《自然》《科学》多位审稿人评价,这些发现“令人兴奋”“为认识整个月球的地质历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今年6月25日嫦娥六号月球样品被带回地球,11月15日首批科学成果“惊艳”亮相。这标注了中国科学家探索未知的高度,也见证了中国科研的速度。随着对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将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中不断贡献“中国力量”。
策划:陈芳
记者:张泉、马晓澄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