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铝合金门窗生产厂商有哪些
146
2024-12-11
南报网讯(记者邢虹)位于老菜市和水佐岗路交叉口东南角的荷兰大使馆旧址,曾经年久失修,损毁严重。这栋民国建筑上世纪50年代为南京772厂办公使用,2007年转交给南京安居集团,2011年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名录。如今这栋民国建筑已经修缮一新,未来将作为公益性设施对外开放。1月12日,记者前去探访。
独特:身着“中山装”的民国建筑凤毛麟角
南京有着众多的民国建筑,但大多是西式建筑。在被誉为“万国博览会”的颐和路街区中,在众多西式建筑簇拥下,凤毛麟角散落着几幢同样采用西式建筑材料和结构体系,却呈现中国传统外观式样的建筑,犹如几位身着中山装的绅士出现在一场西装革履派对中。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冷天,将这几栋罕见的老房子称为身着“中山装”的民国建筑,荷兰大使馆旧址就是其中一座。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老菜市8号,在众多住宅、商业、酒店等建筑包围中,透过不高的围墙缝隙,隐约可见一座身着“中山装”老房子的身影。这座使馆所采用的带有明显中国特色的大屋顶式建筑风格,和南京30多座其他国家使馆所偏好的西式建筑样式比较起来,是一个特例。
但因为年久失修,这栋民国建筑一度成了“危楼”。重看当年的老照片,记者发现,修缮之前,这栋建筑墙体破损,砖块脱落,窗户损坏,彩画漫漶不清,门厅柱子出现剥落,建筑构件缺失,地板朽烂,整体结构存在隐患。根据“原样修复,修旧如旧、原汁原味”的原则,修缮时保留了其主体采用砖混结构,地上两层,外墙采用泰山青砖清水砌筑,直抵10米高檐口,檐下兜圈设置一道精美的“寿”字纹水泥花砖。钢质外窗和上口的砖砌平拱,体现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房屋内部还摆放了颇具民国风的家居陈设,营造出民国时期外国使馆的办公生活环境。“屋子的主体结构,柱子全是老的,只是表面重新粉刷,大的空间格局和主要承重墙都是老的。绿色的钢窗全是老的,保存比较好,只是玻璃换了。大厅地面水磨石做法非常精美,而且‘寿’字纹和外观有呼应,也保留了下来。”冷天说。
历史:原屋主可能是国民党抗日名将萧之楚
由于关于荷兰大使馆旧址的历史资料遗存极少,修缮方案的确定经历了一次有趣的“考古”过程。冷天作为项目主创设计师,在海外追寻到十分珍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
“根据历史资料,荷兰大使馆旧址仅门牌号码就有老菜市8号、29号、100号3种不同说法,建成年代更是存在1935和1936年两种不同观点,充满悬念。”冷天向荷兰大使馆发去电邮询问相关信息,荷兰驻沪总领事鄱佩德不久便带随员亲赴南京实地考察。在鄱佩德的协助下,冷天陆续获得了多份极有价值的第一手原始资料:艾森男爵是荷兰政府首任(1947.3—1949.10)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其后人收藏了很多其在华活动的材料,包括使馆建筑的多张历史照片和原始图纸。“根据艾森男爵1947年发往荷兰外交部的多份电报可以确认,这座建筑物及其附属土地,都是荷兰外交机构从中国地产所有者手中购买而来。”冷天告诉记者,一份签署于1947年4月29日的“买卖房地产契约”,是此次交易的最有力证明。另一份“买卖契约”签署于1955年11月18日,该地产由南京市政府从荷兰外交机构手中购回。根据多份房地产交割文件,还可以确认该房产的门牌号,经过了一个变迁过程:1947年之前是“十字街100号”,1947年为“老菜市100号”,1949年为“老菜市29号”,1955年后为“老菜市8号”,沿用至今。
此外,来自海牙荷兰国家档案馆的16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证明这座建筑物的落成时间应该在1947年4月下旬左右,晚于南京其他的民国公使馆,也比原有资料显示的晚了10余年时间。
由签署于1947年的“买卖房地产契约”和“土地所有权状”可以确认,该地产原所有者是一名叫“萧成夫”的中国人。但冷天发现,在艾森男爵稍晚发给荷兰外交部的电报中,提到此处房产的出售者为一“将军(general)”。经过大量史料的研究,冷天觉得国民党抗日名将萧之楚极可能是此处房产背后真正的所有者,“契约中的所有者萧成夫,很可能是萧之楚某位近亲。”萧之楚有个儿子叫萧逸,是和金庸并称“南金北萧”的台湾著名武侠小说家,他还有一个孙女,是台湾演员萧蔷。
未来:作为公益性设施免费对外开放
对于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很多时候是通过“圈起来”或者建博物馆的形式,冷天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民国建筑都应如此保护,“最好的保护其实是使用。”他对记者表示,近30年来,中国走上了史无前例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一方面,散落于不同角落的诸多历史建筑、传统街区被推向新一轮的保护和更新进程;另一方面,历史建筑的保护至今似乎并未得到社会大众的真正重视和理解,对历史建筑及其价值的认识仍然比较混乱,处理的方式显得单一、粗暴。“前期研究中对特定案例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分析和解读,对后期保护修缮方案在保护观念、价值评判和再现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冷天也希望通过荷兰大使馆旧址这个案例,能够唤起更多的研究者,将历史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在关注其建筑实体及空间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的同时,去努力发掘它作为历史场景所承载的与之相关的物与事件,揭示百年建筑变迁背后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那么修缮一新的荷兰大使馆旧址,会有什么用途?南京安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座小楼将公益性设施免费对公众开放。“可能将做一些民国文化展示等,具体是做成图书馆、展览馆还是其他用途,还在研究中。但肯定是公益性的,市民随时可以进来参观。”
原标题:南京荷兰大使馆旧址修缮一新将成公益设施对外开放
稿源:南报网
作者:邢虹
原标题: 南京荷兰大使馆旧址修缮一新 将成公益设施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