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V南德全面保障动力电池安全助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77
2025-01-09
日前,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华东院”)原创中标扬州国际科创会展中心项目。作为华东院重大工程项目,本项目由华东院建筑创作中心创作二所和第四建筑设计事业部联合原创设计,华东院策划、交通、幕墙、结构、机电、估算等各专项团队通力协作完成。
设计充分考虑扬州在地文脉,以“名都新赋·扬州未来城市会客厅”为目标,构建一个以会展为核心的综合性多功能商务综合体,使其在江苏省层面上成为差异竞合,大文旅IP特色新场馆;在扬州市层面上,成为以点带面,激发城市活力的会展新地标;在生态科技新城层面上,形成产业赋能、开放多元的商务生态。
项目介绍
场地所在的生态科技新城作为扬州城市发展的新增长极,是江苏省重点发展的城市副中心,具备足够潜力发展成扬州的会展新高地。
本地块位于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 E8 控规单元内,地块总用地面积为17.4公顷,地形平整,东北至盐运路和金湾河景观带,南侧为文昌东路及绿带,西侧为金湾路。
场地地处江广融合区交通重要“十字”节点,利于大规模人流、车流、物流集散。同时临近地铁4号线与1号线,公共交通便捷。经当地发改委、自规局支持同意调整地铁1号线改线。改线后场地被完全释放。场地距扬州东站仅1.8km,位于三河六岸交汇处,周边分布各种办公、居住、教育、医疗等资源,是高铁新城重要的空间节点。
▲项目区位(左图)及配套分析(右图)
01
城市设计:辐射姿态的地标节点
项目规划功能为一栋会展中心(其中净展面积约5万㎡,同时包含办公和部分配套商业功能)和一栋会议中心综合体(会议中心、配套商业为裙房部分,酒店为塔楼部分)。整个建筑群延续东站轴线,以会展中心作为收束轴线的地标性建筑,与扬州东站遥相呼应,形成哑铃状城市结构。同时整体形态呈现向三河六岸的辐射姿态,统领周边城市形态。
▲城市设计
▲会展中心综合体沿河鸟瞰形象
02
功能布局:集约高效的整体布局
在设计条件和功能要求下,设计团队将会展中心和会议中心综合体进行环抱式的集中布局,不仅保证了5万的净展面积等功能要求,也使室内外观展、参会等动线集约高效。此外达到了建筑整体密度最小化、室外绿地和开放空间最大化的效果。
▲功能布局
▲总平面图
如此布局也满足了会展建筑复杂的交通流线要求。场地主入口设置在南侧文昌东路,次入口于盐运路、金湾路均有布局。场地中央南北释放出2万㎡的人行活动广场,与会展货车流线和机动车流线互不干扰。
▲会展中心综合体南侧鸟瞰形象
03
场所体验:“人民城市”理念的空间实践
两座建筑环抱中间共享广场,不仅使得流线高效,同时也连接了滨水公园,形成“金湾河景观带-亲水北广场-宽阔室外展场-入口南广场”的空间结构和纵观南北的视线通廊。近2.0万㎡的开放空间,不仅可以在展会期间作为室外展场,闭展期间亦可向市民开放,承载多元的文化活动。5.5万㎡的室内展厅亦可兼顾多种市民运动竞赛,丰富体育文化内涵。通过为市民提供全时段的场所体验,践行“人民城市”的理念。
04
建筑形象:地域文脉的在地表达
设计团队充分挖掘扬州在地文化,以市树银杏和运河水韵为意向,在三河六岸边勾勒出一幅“银杏展韵”的名都新赋。文昌东路沿街视角,整体形态水平绵延,如同律动的水波和丝绸,彰显柔美的扬州气质。沿金湾河视角下,建筑如同水绿互动的山水长卷,塔楼于河畔昂扬,如同新城蓄势待发的旗舰头帆,体现昂扬的新城风貌。
▲沿街视角水平绵延的建筑形态
在建筑材料的处理上,会展中心、会议中心综合体立面采用白色金属铝板、吊顶点缀古铜色铝板,屋顶采用碲化铬光伏板。塔楼外立面呈现精致的竖向线条感,包裹超白玻璃幕墙,配以铝构件线条勾勒缝隙。会展主入口月洞门形象则隐喻了扬州的桥、月文化。
▲沿高架视角下的桥头风帆
▲银杏展韵的地标形象
项目档案
扬州国际科创会展中心
项目地点
江苏省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
建设单位
江苏扬辰美地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总包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类型
综合建筑
设计时间
2023.9-2024.10
占地面积
76975.2㎡
建筑面积
222521㎡
建筑高度
117m
集团主管领导
顾伟华
华东院分管领导
牛斌
指导总师
郭建祥
项目负责人
丁顺、刘彬
项目经理
叶茂、袁璐
主创建筑师
刘嘉倩、许博、刘菡畅
建筑设计
任仕新、高亦超、阮若辰、王宁
交通规划
董明峰、李雅楠、唐钰、陈志芳、刘佳昆
项目策划
冯昱洁、华宇声
项目估算
章帆、彭亦华、陈慧辰
结构设计
黄永强、陈颖智、闫泽升、罗遥、叶思君
机电设计
严晨、郭金鑫、刘向、温洋
幕墙咨询
孟根宝力高、卢建华、唐超、黄凯、李莉、朱少尉
资料来源、版权所有:华建集团华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