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近半数教育部课题逾期两年仍难结项-2013国家社科基金

spring 0 2024-11-08

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教育部社科司发布关于清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简称《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教育部社科司将对2013年批准立项的所有未结项、申请结项未通过或经批准延期后到期仍未结项的规划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自筹经费项目进行集中清理。通知要求这些逾期项目须在2018年9月30日前申请结项,并提交终结报告书及有关结项材料,否则将面临被撤销的惩戒。被撤销项目责任人3年内不得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各类项目。通知最后附上了符合上述情况的所有课题一览表,一共1453项。

不熟悉学术圈的人,很难一下子了解1453项逾期意味着什么。但如果数据显示,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规划基金、青年基金、自筹经费项目的总数才3240项,就很容易得出这逾期的1453项课题,占据了当年中标课题中的将近一半。

所谓逾期的含义,按《项目管理办法》,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研究周期不超过三年,按公示时间算起,这些课题已经逾期两年多。目前的情况,这些逾期的学者们,需要在接下来的两个半月内,突击完成结项工作。

近半数逾期,且逾期两年多时间,这在公众看来自然是触目惊心的。但令人惊讶的是这样的一条新闻,却并未在学术圈内引发多大的震动,原因何在?看多了,也就见怪不怪。别说逾期一两个课题,就是最后没了下文的课题也屡见不鲜。即便学者们在通知要求之下,都按通知规定时间完成了结题,但两个半月的短时间内要结题这么多项研究,其质量如何是值得质疑的。这样突击出来的研究成果,又充斥着多少学术水分,经得住学术严谨的推敲吗?

逾期超两年多,接近原定期限的两倍时间,这当然是学者们的问题。但是学者们也很有苦衷。对很多人来说,拿课题和发论文一样,都是有门道的。掌握了门道,课题就常常不是一个了。很多学者身上背着大大小小多个课题,纵向的、横向的,国家的、部委的、省市区甚至本单位的,主持的、参与的。教授们多忙啊,教学、参会、讲座,有些还得做行政工作,拉来课题都指望着学生做。“青椒们”(年轻的大学教师)指望靠课题评职称,评各种人才,课题自然也是越多越好。申报的时候,跑、要、抢、争,拿到了就达到目的,结果如何、质量如何,那就任由“东西南北风”了。再加上很多课题经费管理僵化,钱不好用,造成大家的积极性不高,对于课题取其“名”弃其“利”的情况也很常见。

学识渊博、为人师表的学者们,在课堂上多数严守时间观念,却在课题执行中大面积逾期,不得不说是课题管理体制机制存在问题。首先,将课题和职称挂钩,将课题和人才评定挂钩,比如评教授、副教授至少需要几个课题,评青年长江学者至少需要重大攻关课题等等,这些规定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适应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其实是值得商榷的。其次,课题管理办法尚须与时俱进和进一步细化、人性化。事实上,目前使用的《项目管理办法》仍然是2006年制定的,为了管理方便,对于项目的时间一刀切,其弊病已经连续多年显现。而且对于惩罚的描述极为简单,3年不让报课题对于学界大佬们来说毫无压力,追回课题经费基本上也很难有实操效果。此外还有课题评价等诸多问题,总之对于课题的管理,十多年之后的今天,亟须更细化更人性化的细则。

课题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是加强学术合力的有效形式;课题所附带的经费和相应支持,是推动学术拓展的重要推力。但是课题本身不等于学术,尤其是在人文研究领域,中国学者更有自己独立研究的传统。课题如何促进研究,而不是扰乱研究,从近半数逾期的2013年教育部课题来看,的确到了应该系统反思的时候了。(作者:罗文泽,系光明网评论员)

欧大师铝合金门窗品牌

欧大师系统门窗加盟

隔热门窗定制

上一篇: 为何越来越多人家用推拉门封阳台?体验后才发现,这样是真爽
下一篇: 为何钱的密码只有6位?-银行卡一般多少位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