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跨区域人流量预计超17亿人次人民日报记者探访春运首日
110
2025-01-17
抗日战争是一场农业国打工业国的战争,中国和日本存在着巨大的生产力差距。
这场仗先辈们打得很艰难,先烈们往往得以数发子弹对抗日军数十发到上百发子弹。
那么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日军会携带多少子弹呢?
日军步兵子弹数量
二战时期一个日军会携带多少发子弹得看它的弹药盒体积,当时
日军有4种类型的弹药盒,一种能装20枚子弹,一种能装30枚子弹,一种能装50枚子弹,最大的能装60发子弹。
需要注意的是,弹药盒并非越大越好,因为在野战或城市废墟中作战时,若是士兵匍匐前进,一定体积的弹药盒很容易挂住杂物,从而影响士兵的行动。
另外更大的弹药盒如果挂在腰间,很容易影响士兵举枪、将枪放下等战术动作。如果匍匐前进,挂在胸前或腰间的弹药盒若是较大,也会对士兵的行动造成影响。但若是士兵处于坑道防御作战时,对于弹药盒的体积要求就没那么高了。
所以弹药盒的使用需要考虑士兵的作战习惯和战术动作,以最大增强人机工效。
在不同的作战环境下,日军会携带的弹药盒体积也不一样。
如下图所示,能看出日军单兵携带的弹药盒有明显体积差距,且有着不同体积弹药盒的排列方式。
正常情况下日军身上一般携带3个弹药盒
,若是处于野战情况下,日军左前侧挂能装20发子弹的弹药盒,右前侧装能挂30发子弹的弹药盒,并在右后侧挂能装50发子弹的弹药盒。
这种组合主要是保证了日军野战状态下,匍匐射击瞄准时不会被子弹硌着。若士兵是左撇子,可以将身前的两个弹药盒调换位置。
如果是在陕甘宁地区等较为干燥的地方,日军通常在腰部前方左右挂2个能装20发子弹的弹药盒,在腰后方挂1个能装60发子弹的弹药盒。这种组合主要是考虑到了翻滚这类战术动作,以及实现快速装弹等。
在这几种情况中,日军单兵都是一次携带100发左右的子弹。
在部分非常激烈的战役中,日军单兵对子弹的消耗量增加,日军就会适当多发子弹。
比如在发生于1937年8月的第二次淞沪会战中,日军单兵身上就挂3个能装60发子弹的弹药盒,合计单兵携带180发子弹。而且这3个弹药盒是每天发放,也就是说这些日军在第二次进攻上海时,每人每天会用掉180发子弹。
需要注意的是,二战时期的步枪普遍使用弹夹供弹,所以日军装在弹药盒中的子弹是论片算的,每片是5发子弹。比如下图是一个能装30发子弹的弹药盒,里面有6片弹夹。
此外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
日军当时所用弹药盒在发下来的时候并不是空的,里面直接就装着子弹,并且这些子弹会用油纸包起来,处于未拆封状态。
所以日军士兵在拿到弹药盒之后,往往第一件事就是先将弹药盒中的子弹拆封,这样在打起来后不用再经历一遍拆封程序,可以实现快速装弹。
不过到了太平洋战场后,这种拿到弹药盒就马上拆封的情况出现了变化。因为太平洋海岛上空气湿度极高,如果弹药盒中的子弹拆封,几天时间就会受潮变成哑弹。但若是不拆封,日军在和美军对战时往往要在打完一片弹夹后去拆封子弹,这样会浪费很多换弹时间。所以当时也有不少日军会找一个布袋,把所有子弹拆封后装进布袋中,然后藏在怀里。
日军机枪手子弹数量
以上是日本步兵单兵的弹药携带量,如果是机枪手,那子弹会携带数百枚。
日军机枪手一般不用自己携带的子弹,在进行扫射时,他通常会把身上的弹药盒取下来放到一边。
正常情况下机枪手会有1~2个副手,副手负责抗子弹箱,以及在机枪手被击毙后代替他继续作战。而由机枪手的副手进行子弹填装,还可以增加机枪子弹的填装速度。
副手所抗弹药箱里通常有3个更小的箱子,这种小箱子1个里有8个装子弹的槽位,1个槽位是3片子弹,所以1个小箱子能装120发子弹。一整个大的弹药箱,里面共有子弹360发。
机枪手能用多少子弹,完全看战况激烈程度,部队会视状况决定为副手发几个大箱子。
此外介于日军板载冲锋非常盛行,所以常常会有机枪手扛着11式轻机枪随队冲锋的情况。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日军机枪手就有可能用上自己身上的弹药箱了。
机枪手通常携带1个软式弹药盒,
如图所示,弹药盒中未拆封的子弹单位有“一五发”的字样。一个弹药盒里有4个这样的单位,一个单位是3片弹夹共15发子弹,所以一个机枪手的软式弹药盒是60发子弹。
中国军队子弹数量
不难看出日军的火力是非常凶猛的,至少在士兵的子弹问题上没有“缺斤少两”。但到了中国军队这里,子弹就成为了非常稀缺的东西。国军方面如果是像德械师教导总队这样“嫡系中的嫡系”,那还能维持单兵100发左右子弹的供应。如果是地方军队,单兵子弹数量就会大打折扣。
至于八路军和新四军,国民政府压根就不发子弹。
八路军或新四军通常是靠缴获、从黑市买,以及自己生产子弹。
在战役中,中共军队士兵平均每人发3~8发子弹。在日军中对八路军有一种略带藐视的称呼,叫“三枪八路”。意思是八路军只会开三枪,三枪一过八路军就掏刺刀冲上来了,因为战士们的子弹用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