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很多高学历的人,奋斗一生却依然贫穷?80%的工作不需要学历-全公司学历最低

Kate 0 2024-11-08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追逐的的过程,就是人生的意义。”

这是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说过的话。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将流行于京津冀的相声段子进行挖掘、整理、改良,让这些段子在全国流传开来。他改变了相声的传播方式,这对于相声的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也培养了一大批相声新人,推动了一个行业的发展。

最终,郭德纲先生也用自己的成绩印证了这句话,“追逐的过程,就是发现人生意义的过程”,谁也否认不了,进入21世纪的相声又重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然而,说起郭德纲的文凭,他只是初中未毕业的草根。

也正是这样只有草根文凭的他,成为了一个行业的代表人物,人人都用成功人士这样的字眼来标榜他。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到了三四十依然么买不起房、买不起车,不敢结婚生子,甚至连正式工作都找不到,这是什么原因呢?拿着不错的学历,为何奋斗一生也很贫穷,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求学战线拉得过长,跟社会需求脱轨

大部分的小孩,从四岁,脸上带着鼻涕和眼泪被送进幼儿园,便开始被期盼着考上一所好大学。然后,众多学子人生的前十八年怎样过就已成定数了,

从最开始学着“学海无涯苦做岸”的诗词,到看着“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的条幅,最后喊起“今天不努力,明天烤地瓜”的口号。

就这样,在地狱般的高三,学子们的十八岁过得轰轰烈烈、浩浩荡荡,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上一个好大学。

终于,从高三这个炼狱逃脱,喜洋洋地踏进大学的校门。大学,在众多高三学生的眼中就是一个自由之城,高中的老师总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就不用被管着了。”拥有充足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甚至连逃课都显得无比帅气,可自由支配的生活费,再加上谈恋爱自由。

他们进入大学便放飞自我,尽情挥洒自由,充分释放懒惰。

洛阳北大青岛校区就业专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补偿心理作祟。寒窗数载,金榜题名,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有一段值得骄傲的过去,和他曾经奋斗的历史。一旦考入大学,就会觉得一场大战役之后,接下来就理应放松,于是惰性滋生。

转眼就到了大三、大四,学子们开始遇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十大痛苦:

前途迷茫没信心、自我认知偏差大、优势不明空自卑、证书满天考哪个、毕业该往何处走、简历海投无回信、面试无数没offer、就业情报太短缺、考研出国前途忧、职业规划还没做。

毕业的焦虑、社会的压力,面对种种痛苦,大多数学生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考研。近五年,全国的考研报名人数增长迅速,屡创新高。2017年研究生的报考人数首次突破了200万,达到201万。2022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457万,六年时间,翻了一番。

硕士读完,不好找工作,又开始读博,难道拉长求学战线、成为高学历,真的是解决与社会接轨的有效途径吗?那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海归女硕士做保姆、985毕业生做环卫工人等等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又该作何解释?

学校总被认为是最纯净的地方。总与人拿学校与社会的险恶来做对比,难道我们要一辈子都呆在纯净的校园吗?那岂不是国人全都要成为人民教师。

很多人无效的拉长求学战线,只是在躲避工作罢了。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在校园里三年又三年,社会会等你吗?就连许多专业的教材,都成了一届一更新,工作的时候,知识早就用不上了。

求学时间太长,再进入职场,跟那些刚刚毕业的本科生同步竞赛,不管是体能、思维,都成了一种难以跨越的挑战。

2.离开学校不等于停止学习

据《北京晚报》报道,头顶“著名经济学家”桂冠的于光远,晚年又开始攀登文学高峰,散文出书不凡,自诩“21世纪文坛新秀”。

今年91岁的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86岁开始学习使用电脑,建立自己的网站,作战于键盘,出版75部著作。

但当代社会,大多数人没有了学习新知识的习惯,就像因为疫情原因,大多数学生都在上网课,许多长辈便会说:“学习就是在学校里干的事,在家怎么好好学习。”

只有在学校才能学习,这似乎已经成大多数人的一种固化思想了。好像毕业之后就已经不用学习,大多数人毕业之后没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著名投资人巴菲特,他用一天中50%时间读书,他将生活中一半的时间分给学习,这是相当大的占比。

而现在大多数人汲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却变成了刷短视频。碎片化的知识索取,不说真实性,大脑对知识的储存能力也很差,远远不及系统学习。

“我非常幸运,读法学院之前就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在我这漫长的一生中,没什么比持续学习对我帮助更大的了。”

查理·芒格说过,这位巴菲特身边很厉害的合作伙伴,同样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保持终身学习。

是的,社会发展迅速,保持终身学习,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必须得在学习中推进。工作中,公司领导、甲方公司的要求大都脑洞大开,提出的概念新颖、先进。都是在学校里不成涉足的知识,没有一定的学习理解,工作便会很难推进。生活中,小到剥蒜小妙招,大到家庭关系、为人父母,这都是毕业后才能遇见的问题,不学习没法将生活过得幸福。

如果说保持学习,是成功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那么终身学习,则是是通往成功这条康庄大道上的每一个指示牌。

3.脚踏实地工作,不代表能到达人生巅峰

近年来,我国毕业生人数持续上升。2010年,我国普通本科毕业生人数为631万人, 2022年,本科毕业生竟达到1076万人。

2022年,被称为史上最难毕业季,毕业生何去何从的讨论沸沸扬扬。

毕业生人数增长过快,但我国就业岗位每年增长速度却是比较慢的,远远跟不上大学生增长的速度。

就此,上了大学就能找一份好工作的言论,最终不攻自破。

麦肯锡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中,调查发现,2021届本科生,毕业初期平均月薪为5833元,月收入尚未达到六千的毕业生比例接近六成,仅6.1%实现了月入收入过万。

至此,高学历就能拿到高工资的言论,也不攻自破。

竞争压力大、缺乏社会经验,再加上高学历人群大都眼高手低,工作变得十分难找。

投入工作之后,却发现自己只是被派去做一些非常简单的活,甚至是打印文件等打杂的工作,骄傲的高知人群怎能忍受这样的屈辱。寒窗苦读,最终得到的却是一份收入低,且不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

但是高压力的就业压力,再就业面临的风险,都已经是自身所不能承担的了。只能决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步,用时间、用经验来为自己涨工资。

那么再看《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调查研究中,2016年本科生的现状,六年的工作经验,月收入在6千元以下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0%;月薪在6千元至8千元之间的占比16.4;8千元至1万元之间的占比14.6;只有接近半数的毕业生实现月入过万。

也就是说,步入社会五年,仍有大部分人处在低收入阶段。甚至许多高学历的人,终其一生,仍然贫穷。

踏实工作,收入的确会提高。但如若这份工作并不能让你干得得心应手,对于这份工作你并没有足够的热情,那与其陷入无限的内耗循环。

停下来认真思考一下,问问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什么,怀着一个清晰的目的地,再次出发,是否会柳暗花明呢?

不惧怕改变,不惧怕追逐,勇于拨开面前迷雾,才是迈向成功的有效步伐。

仅靠蒙眼摸爬滚打,得到的多是满身伤痕和被浇灭的热情。

再看看那些学历不高的名人,古有齐白石,今有郭德纲。齐白石的画有专家研究,鉴赏,他的诗被无数间教室的学子们研习,但齐白石却没有上过一天学。

再说郭德纲,如今的德云社,早已经被粉丝踏破了门槛,相声专场的票放出来不到一秒钟便被抢空。

虽没有学历,但并没有在成功面前望而却步。成功是人人可及的,这不取决于学历、不取决于外貌,不取决于外部的任何条件。成功面前,人人平等,只要内核足够强大,伸手就能够到天说的就是“我”。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等大势,不如自己造势。靠自己的力量,飞翔于天空,才更值得骄傲。

隔热门窗加盟

高端门窗

欧大师铝合金门窗品牌

欧大师断桥铝门窗定制

上一篇: 为何很多人不愿意买基金,而且选择买股票?主要有三大原因-大家买基金吗
下一篇: 为何微软在中国的收入,仅占2%,还不如一些小国?-微软公司值多少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