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涨逾1收复3400点北向资金净买入逾80亿元
45
2024-11-13
我曾去过许多著名大学,竟然发现校园内几乎都有以“逸夫楼”冠名的建筑,而且这些“逸夫楼”在建筑上也都是各有特点,说其是校园一景也并不为过,许多人都知道“逸夫”是指香港商人邵逸夫,但为何在中国大学校园里会有如此多的“逸夫楼”出现呢?
邵逸夫
邵逸夫(1907—2014)原名邵仁楞,浙江宁波人,1907年11月19日出生于上海,兄弟姊妹八人中排行第六,曾就读于著名实业家叶澄衷创办的宁波叶氏中兴学校,后到上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附属中学就读,由此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邵逸夫父亲邵玉轩曾是上海工商界颇为活跃的商人, 自从1920年病逝之后,邵氏家族开始逐渐败落,父亲不在长兄为父,比邵逸夫年长11岁的大哥邵仁杰是律师出身,父亲去世后改行经商,1922年初曾与张石川集资经营小剧场“笑舞台”,但张石川很快就另起炉灶,创办了明星影片公司,并以《孤儿救祖记》掘到了第一桶金,邵仁杰深受启发也决定投身于电影事业。
大哥邵仁杰夫妇
1925年6月,邵仁杰投资创办了天一影片公司,并自任总经理兼导演,并相继拍摄了《立地成佛》、《女侠李飞飞》和《忠孝节义》等三部影片,为了节省开支,他把三个弟弟都拉入到天一影片公司任职, “逸夫”就是大哥给起的别号,并由懂英语他负责影片的外埠推广发行。
邵逸夫于1926年与三哥邵仁枚一起到新加坡开拓南洋电影市场,尽管当时还是默片时代,但电影作为新兴产业还是受到追捧,天一影业公司很快崛起,并于 1930年在新加坡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邵逸夫专程赴美采购先进的电影有声设备,拍摄了最早的有声片《歌场春色》。
邵逸夫与三哥邵仁牧合影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天一影片公司决定将部分设备迁往香港发展,专门拍摄粤语片,并成立了天一香港制片厂,由汤晓丹执导了粤语有声片《白金龙》,不但将观众带入了有声片时代,而且成为粤、港、沪三地卖座率最高的粤语有声电影。
至“七七事变”前夕,邵氏兄弟在上海、香港、新加坡及南洋一带,已经拥有了110多家电影院,并建立了完备的电影发行网,邵氏电影王国一时风靡海内外电影市场,1937年春,天一影片公司将全部资金和设备转移至香港,并于1938年将天一影片公司更名为南洋影片公司。
邵逸夫
1937年,邵逸夫与黄美珍在新加坡结婚,黄美珍原是富豪余东璇的女友,经余东璇的引荐与邵逸夫相识,但黄美珍却与邵逸夫一见钟情,二人的恋情也经历了长时间的坎坷与考验,二人结婚时,邵逸夫30岁,而黄美珍已经35岁了,而前男友余东璇竟赠送了50万豪礼祝贺,邵逸夫与黄美珍的婚姻维系了整整50年,共育有二子二女,黄美珍于1987年在洛杉矶病逝时,邵氏公司停业一年以示哀悼。
邵逸夫与黄美珍及女儿合影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指挥的南方军集群,占领了菲律宾、泰国、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邵逸夫因为拍摄“反日电影”而被捕入狱,并惨遭日本宪兵的毒打,邵氏兄弟的电影事业也陷入了困境,黄美珍一边支撑着邵氏家业,一边托关系营救邵逸夫,夫妻二人可谓是经历了生死考验。
抗战胜利后,大哥邵仁杰和二哥邵仁棣重振雄风,将南洋影片公司更名为“邵氏父子”,但事业发展并不顺利,遭到了其他影业公司的打压,从此邵仁杰逐渐退居幕后,将香港的电影产业,交由三弟邵仁牧和六弟邵逸夫经营。
邵氏三兄弟
1958年,邵逸夫与三哥邵仁牧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花费巨资兴建的邵氏影城也于1961年底投入使用,其电影事业最终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拍摄了几百部影片,进入七十年代后,邵逸夫开始涉足电视行业,及至八十年代成为香港无线电视董事局主席,成为香港电视行业的霸主。
邵逸夫
此后邵氏电影业务不断收缩,并于1985年卖出全部院线,及至黄美珍逝世后,彻底停止了电影生产,邵逸夫自从二十年代涉足电影界,邵氏生产的华语电影超过了1000部,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华语电影的发展历史。
邵逸夫于1985年以邵氏基金会的名义捐出1.06亿港元,作为慈善用途,其中以730万港元资助香港的大学和医院,另外3300万港元捐给香港以外的6所大学,其中包括台湾国际艺术学院和澳门东亚大学等,这一年邵逸夫已经78岁,为何突然开始从事慈善事业呢?
邵逸夫
这要从其三哥邵仁牧生病说起,邵仁牧比邵逸夫年长6岁,当年是三哥携邵逸夫闯荡南洋的,其哥俩的感情要超过其他几个兄弟姐妹,邵仁牧于1983年罹患中风昏迷而成为植物人,只能依靠药物维持生命,由于邵仁牧在新加坡对员工比较吝啬,也很少从事公益事业,邵仁牧在新加坡的口碑并不好,邵逸夫由此受到了心灵触动,并因此萌生了从事慈善事业的想法。
第一笔慈善基金捐出之后,社会反响良好,邵逸夫又于1986年捐出了1.2亿港元,其中1亿港元捐给了香港中文大学,用于兴建“逸夫书院”,并捐给浸会大学和仁济医院各1000万港元。
自1987年1月,邵逸夫开始将慈善基金投向了大陆,经过与教育部接洽协商之后,邵逸夫向内地的10所高校各捐了1000万港元,此捐款主要用于校园图书馆或科学馆的建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有幸成为这10所高校中的第一家,建设项目是位于中山北路校区的图书馆“逸夫楼”,并于1989年10月27日投入使用。
华东师范大学“逸夫楼”
邵逸夫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港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尤其对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邵逸夫曾如是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他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一直不遗余力的尽职尽责,我查了一下资料,仅北京市就有19所大学建有“逸夫楼”,而江苏省更是有24所大学建有“逸夫楼”,全国究竟有多少大学建有“逸夫楼”不得而知,而邵逸夫的捐赠款项更是一个天文数字,还没有哪一个慈善家,能像邵逸夫一样把慈善事业做到如此程度。
邵逸夫捐赠项目遍布全国各地图示
1997年5月6日,耄耋之年的邵逸夫又有惊人之举,以90岁高龄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迎娶了63岁的方逸华,颇为巧合的是,两人的名字中都有一个“逸”字,方逸华曾是红遍南洋的女歌星,自18岁那年与邵逸夫相识以后就成为红颜知己,并于1969年加盟邵氏公司旗下,逐渐成长为邵逸夫最重要的事业伙伴和精神伴侣,最终与鳏夫十年的邵逸夫修成正果,并以79岁之龄接替102岁的邵逸夫执掌“邵氏帝国”。
邵逸夫牵手方逸华
2002年11月,邵逸夫香港设立了“邵逸夫奖”,旨在表彰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上取得突破性成果的科学家,分设为邵逸夫天文学奖、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和邵逸夫数学科学奖,每项奖金为120万美元,奖金数额高于诺贝尔奖,可谓是对诺贝尔奖缺项的补充,获得该奖第一人的是数学大师陈省身,著名数学家吴文俊也曾获得邵逸夫数学奖。
邵逸夫奖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以107岁谢幕传奇人生,他是全球最长寿和任期最长的上市CEO,因为其做善事而心情愉悦,尽享百多岁高龄,其漫长的一生,与中国电影史密不可分,可谓是见证了华语电影的发展历程,尤其让人不可忘记的是,邵逸夫曾是中国有声电影的开山鼻祖。
在校生或已经毕业的同学,当你置身于“逸夫楼”,或从校园内“逸夫楼”旁走过时,是否知道“逸夫楼”的来历,建筑就是凝固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惊叹邵逸夫的大智慧,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家,尤其是大陆的企业家,要向邵逸夫学习,记住他曾经说过的经典名言:“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是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