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多家央企加速搬离北京,又将给普通人带来怎样的机遇?-北京有多少央企

Nancy 0 2024-11-08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央企大变动,将会搬离北京,去寻找新的落户地。不少网友看到这个新闻之后,都很好奇;这些央企为什么要搬离北京呢?未来又会搬到哪里呢?央企的搬迁又将给普通人带来怎样的机遇呢?

其实大家关注的央企搬离北京,从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目前国内的央企高达100多家。分为金融类和非金融类两大类,直接管理的央企一共有96家,其中只有21家在别的地方落户 ,其余的全部落户在北京。不得不说,北京的经济就是好,难怪这么多海归人才扎堆北京了,背靠央企,工作有保障。

北京的央企为何会如此多呢?其实这是因为以前的经济形势遗留下来的问题,很多的央企总部原本就设立在北京,当初是直接属于中央管理的。后来,才逐步地随着经济的变化,改为了企业形式。有些人外出落户,但90%的央企还是留在北京本土发展的。其实这对于中央来说,央企停留在北京落户,也更好管理,于是这么多年,也就默认了这些企业的存在。

可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各大央企开始出现发展问题,加重了北京本土的经济负担。而且,大部分的央企都是由国家部制度改进而来的,至今保留着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和机关作风。导致在发展的时候,大多是依靠国家的扶持而发展,没有真正地落实到企业形式上创新发展。总是依赖国家来扶持发展,这怎么能行呢? 既然形成企业集团,央企就应该落实到实处,去机关、去行政,完成一个系列的蜕变,把企业文化落实到企业的发展中才对。

但如今的很多央企还是习惯于老一代的作风,喜欢用官帽子来区分职位大小。如果在平时的企业里,人家叫个总经理,副总经理啥的,心里可有成就感了。而到了央企内部,这可不行,你得按照正经的等级去称呼,比如处长、科长之类的。别人一听,就知道他们在央企内部是处于什么级别了。

其实,从一开始,国家在把央企划分出去的时候,已经明令的要求改掉以往的做派,形成普通企业的文化。可惜,在后来的管理上,为了便于区分,还是把央企分为几个级别去对待的。目前正部级的央企只有三家,分别是国铁集团,这个是管大家出行的。所有的班车、火车、动车、高铁之类的,都是归这个国家管理。

国铁的总部也是落户于北京的,总管单位是国家直接管辖。国铁的发展到底如何,我们这些普通人是不知道的。不过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国铁为我们的出行建设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第二家是中信央企,这个大家应该没有怎么听说过,只有一个中信银行会比较熟悉。其实我们平时买的证券、基金、银行保险等,都是这家企业在管理。而在实际的工程上,还有房地产、机械制造等,中信集团的落户地依旧是在北京。

第三家是中投公司,这家公司是做国际投资,以及国内大投资方面的,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不产生关系的。不过,中投公司的盈利比较好,目前也是属于国家直接管理。同样,这家央企也是落户于北京。

正部级别的三家都是落户于北京,可想而知,北京的经济实力有多强。不仅如此,还有副部级别的央企也是落户于北京的,目前而言,只有少数几个央企是落户于他处。

在2019年前,一共有21家央企落户于别的城市,分别是上海,东北,河北,成都,广东、港澳等地。上海目前的央企是比较多的,比如东航集团、中远海运输集团、钢铁集团、太平人寿保险等,均是落户于上海挂牌营业的。这几家集团公司自从搬离北京之后,已经逐步形成了全新的企业制度,从称呼到管理方式,都已经改变了。

上海在2019年前有5家央企,而在如今,已经变更为8家了。是仅次于北京的,作为交通便利,对外交流发展便捷的城市而言,上海成为央企新落户的地方也是很正常的。在央企的变更落户中,考核的基础就是所选落户地的交通、经济、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只有人才具备、资本市场发达,才能去辅助央企未来的发展。当然央企的到来,也给这些城市带来了不可轻视的资源。

东北目前有东北制药、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特殊钢公司、华锐重工、龙建路桥股份等几家。在去往东北地区发展之后,这几家已经成为国内价值较高的品牌企业,比如东北制药,在2005年的时候,已经是国内500强企业之一了,单独的发展非常可观。沈阳的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形成股份制度,不再是中央直接管理。而大型的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国内的重点企业之一,主管航天科技、以及防空工程这一块儿。

而在今年,央企多家搬离北京,将落户于上海、深圳、湖北等地。中化集团以前落户是在北京,如今已经变更为河北雄安,而三峡集团也是迁移到湖北去了。还有最新通过组建的中国电气集团,也把总部搬离北京,落户于上海地区了。在12月,还要迎来中国电子信息集团的搬迁工作,落户地将会选在深圳。电子信息集团是国内一家大型的信息工程公司,自身实力过硬。旗下还有15家大型的上市公司在综合性的运作,已经完成初步阶段的发展。

在迁移到深圳之后,将会全面地对接外来信息工程的建设,促进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需求,完成元件、集成电路等发面的发展。另外,目前国家还在深圳建立华侨城以及广核集团总部的策略。这两家公司是目前较大的核电企业和文化房地产企业。迁移到深圳之后,将会促进本土经济的发展。

从目前的形势看,万亿级别的央企落户于别的城市,必然会对当地的经济造成一个重磅级别的发展驱动。比如湖北这座城市,以往在水电工程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而如今成为央企落户的城市之一。这个地方的专业机构,必然会全面地做好充足准备,在未来的发展上,将会聚集更多本土企业一起谋划发展策略,打开新的城市格局。

格局一打开,老百姓的就业机会也会增加,随着经济的不断提升,当地居民们拿到手的工资也会增加,这是在变相地提高经济水平。所以说,央企的落户地是未来最大的变化 ,就是普通人的薪酬方面和城市的发展格局。

央企的实力决不可小看,进入到的城市,必然会因为央企的到来,延伸出更多的经济发展空间。利国利民,皆是好事情。离开了北京,央企在地方上,拥有绝对的主导权利,可以自主研发,可以吸收更多的地方人才。搬迁到哪里去,哪里的经济发展必然会迎来全面的改革,资源增加,项目增多,这是合着大家一起赚钱的好机会。

别小看一个央企的离开,或许在未来,这些央企名下的子公司们也会纷纷迁移到别的地方去,直接拉动整个经济链的发展。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都将为将来的落户地带来数不尽的资源。国家选择的央企新落户地大多是国内重点城市,比如深圳、上海、湖北等地,这些地方本就是在铁路和航空、水路运输方面有优势的。那在接下来的动态,必然是往国际经济方面去延伸,往后这些地方的经济会越来越好,对于百姓来说,地方富有了,那小家庭也就跟着提高经济水平了。

其实这些央企也不是突然就完成迁移的,比如中国远洋集团,之前在2016年的时候,就开始部署和上海船舶重工集团的合并了,目前这个集团的所有业务,都在朝着上海迁移,逐步的远离了北京。

远洋集团的搬迁,将给上海带来更多高科技的远洋服务,船舶生产技术,以及装备升级等。产业链将逐步地扩大,全面完成国家级的战略发展,助力于沿海地段的经济发展。

最后总结一下,作为落户城市而言,未来必然会发生三大改变:

第一,人才走向的改变

。北京作为经济发展中心,以往的人才大部分都是朝着北京靠拢的,比如一些海归、技术人才等,都会到北京去选择央企工作。而如今,随着央企的四散扩张,各大企业都在推动数字化服务,人才招聘,那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海归去到央企落户地生活。人才和技术扩散到各地,这样也能促使各大城市的均衡发展。对此,各大央企落户地将会有充足的人才储备优势,这才是央企真正为当地做出的贡献。

第二,资源整合的机会

。目前很多的大型央企都是聚集在北京,这样会局限于国内市场的发展。而将来,更多的央企走入到各地去发展,需要依托更多的城市作为发展平台。这样,在国际上,真正有影响力的将不只是中国北京,还有可能是上海、深圳、以及湖北或者是更多的城市。这些落户地背靠央企,央企又借助各地的优势,稳定进行资源整合,达到经济增长,项目扩展。

第三, 降低成本,提高服务

。央企迁移出北京,是有针对性的。比如上海大部分的央企,都是关于海洋、国际信息之类的。而在深圳,是以信息技术,互联网对接居多,内陆的湖北等地方,大多是以铁路工程、交通工程、水电工程类的央企居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自然是降低央企成本。有利于更多的资源进入到央企当中,特别是与本土挂钩的一些同类型企业,在相互的扶持中,去减少成本。以前全部扎堆在北京,各地的技术又无法有效地和央企接轨,导致各自发展,分散发展,不利于整个国内的发展布局。

现在央企各地分散,一是能降低央企内部的技术成本,二也能提高央企和其他本土企业的互相支撑,达到有利的共赢发展局面。

央企迁移,不是一件小事情,在迁移出去之后,北京本土也会面临一番改革,将融入更多的创业公司去扎根。

部分具有特殊化央企的搬离,也是为了实现国内一起同发展的需求,以及各地的资源探索。对于普通人而言,最大的感受就是铁饭碗争夺机会将更多,未来的本土经济将会持续走向发展阶段,扩展阶段。就业机会增加的同时,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也跟着发展。重点企业的靠拢,对当地的城市会起到一个经济驱动。

以上这些就是央企搬离北京之后,对各地经济会造成哪些影响的总结了。如果大家想要进入到央企工作,不妨去看看自己的家乡未来有没有在央企扎根。

对此你有哪些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央企#

#北京#

欧大师隔热隔音门窗定制

欧大师系统节能门窗品牌

欧大师断桥铝合金门窗代理

欧大师铝合金门窗厂家

上一篇: 为何外国公司法同中国相悖?对比了解外国公司的权力和责任-国外公司董事会规模
下一篇: 为何大盘指数一直在3000点左右震荡不扬-大盘指数多少是正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