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改革开放40年|李家东:大陆首条高速公路建设曲折历程-上海筑路机械租赁公司

XiaoMing 0 2024-11-07

【编者按】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成就了今天的上海,1990年代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从负担沉重的全国“后卫”,一跃变“前锋”,实现大变样。浦东开发的高楼大厦背后,陆家嘴、张江、金桥、外高桥开发的规划政策背后,开发开放的高速进展背后,有着怎样的大胆尝试、奋力进取的故事。澎湃新闻·请讲栏目推出“上海改革开放40年”口述系列,今天刊发的是大陆首条高速公路建设参与者李家东口述。该文将收录于即将出版的“上海改革开放40年口述”系列丛书中。

澎湃新闻 刘筝 图

口述:

李家东

采访:

杨佳燕

整理:

杨佳燕

1988年10月31日,沪嘉高速公路(上海市区—嘉定)建成通车,成为中国大陆首条建成的高速公路。沪嘉高速的“横空出世”,宣告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1991年11月,我被任命为沪嘉高速公路延伸段工程建设联合指挥部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开始了我的沪嘉高速公路延伸段建设之路。在参建延伸段的时候,我听老同志们讲述过沪嘉高速公路建设的曲折历程。首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我国公路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其建成后也对嘉定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

观念碰撞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路交通的落后局面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当时,《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新闻单位先后发表了《高速公路与现代化》、《世界的高速公路》等文章介绍高速公路基本常识,呼吁尽早建设我国的高速公路。1983年,在北京召开的交通运输技术政策论证会、公路运输发展座谈会等一系列会议上,与会专家就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1984年5月至12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又相继发表文章,认为高速公路经济效益高,我国需要修建高速公路,并且阐述了我国修建高速公路的具体条件,分析了哪几个路段应该修建高速公路。但在当时,对于国人来说,“高速公路”还是一个比较陌生和新鲜的名词。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的道路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交通运量的增长。1979年,嘉定县政府向市政府呈送改建沪宜公路成一级公路的报告。1982年3月,市规划局提出沪宜公路专用道控制红线规划和方案。1982年11月和1983年4月,市城市建设局和嘉定县政府联合完成按规划走向和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另辟沪嘉公路及相应连接线的计划任务书,由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院负责设计。1983年5月19日,市政府同意项目计划任务书并正式立项,报请国家计划委员会纳入国家计划。1984年4月23日,市政局向市政府汇报沪嘉公路一级汽车专用道初步设计方案,时任副市长阮崇武提出修建高速公路的意见。根据市政府领导指示,有关方面对该公路提出了两种公路建设方案进行比较,一种是将原先连接市区和嘉定的204国道拓宽,改建成4快2慢的一级公路,设计车速每小时100公里;另一种是重新选址,建设一条全新的汽车专用道路,设计车速每小时120公里。尝试建设高速公路的设想由此产生,然而就是这个设想,在业界引发了一场观念上的碰撞。

赞成者认为,根据今后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如果仅仅采取拓宽改造原有公路成一级公路的方案,势必不久后又会遭遇交通压力,应该以更长远的眼光来实施规划建设。反对者则认为高速公路的建设成本至少是普通公路的一倍,以当时的经济状况,完全可以把钱用于其他建设需要;我国的汽车工业尚不发达,即便有了高等级的公路,恐怕行驶在上面的车辆未必都能达到最低的高速需求。当时,在全国范围内还有个“公铁之争”,究竟是优先发展铁路还是发展公路。而从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建设来看,高速公路显然已经是陆上运输的重要通道。

选址嘉定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建设。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论证,建设高速公路很快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除了沪嘉高速,还有市区至安亭、松江、青浦的3条高速线路也纳入了论证范围。反复比选后,最终决定首先进行沪嘉高速公路的建设。1950年代起,嘉定就定位为上海科学卫星城,嘉定又是上海的西大门,毗邻江苏昆山、太仓,把“高速公路”建在嘉定,既是快速连接市区与嘉定的通道,更是快速连接上海与江苏的重要通道,进而连接北方乃至全国。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上海市区通往嘉定只有沪宜公路。这条路路面宽7~9米,线型差,低于二级公路技术标准的弯道有16处,沿途有188处与工厂进出道、乡村道及其他公路平交,各种车辆混合行驶,交通阻塞严重,事故频繁发生。当时如果要去市里开一次会,那是件“不得了”的事情,早上要提前起床出门,如果2个小时内能赶到市区,那可以说是相当顺利了。1965年以后,沪宜公路交通流量年平均增长12~14%,1970年代末呈饱和状态。沿线居民不断来信上访,市、县人民代表也多次提出提案要求改善这一地区的交通状况。

1984年12月14日,市建委和市计委批准初步设计文件,同意沪嘉公路按行车速度每小时120公里、路基宽26米的高速公路标准组织实施。就这样,1984年12月21日,历经三年立项研究的沪嘉高速公路,正式开工建设。“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终于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建设过程中的试验性研究和技术革新

沪嘉高速的开工迈出了我国大陆高速公路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建设也是一步一个脚印。

沪嘉高速公路也是我国一条试验性的高速公路,在立项初期,国家和地方政府根据上海的特点和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列出了相关课题进行应用研究。主要有:“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路堤的稳定性研究”“交通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桥梁橡胶板伸缩缝的应用研究”“道路反光导标和交通安全设置的研究”“路面防滑性能的研究”“国产沥青在高等级公路上应用的研究”“土工布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反光导标的试验研究”等科研试验课题。

沪嘉高速公路尽管只有短短20.5公里,其规划设计、建造的过程也带有一定的试验性,但所有设计、建设标准丝毫没有因此而降低,基本按照当时国际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建造。如今,沪嘉高速依然没有落伍,应该也与当年的高起点设计、建造有关。

与传统的公路相比,高速公路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全封闭的快速通道,其120公里的设计时速,自然对路基质量、路面平整度等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作为我国大陆地区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义不容辞地承担了一系列科研项目,为今后的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科学依据。

上海的典型软土土质,使施工犹如在“一板豆腐上”进行,如何控制地面沉降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沪嘉高速沿线穿越好几段软土淤泥地段,由于上海市地表土天然含水量较高,超过土基压实的最佳含水量,亦不易风干。软基处理是水网地带筑路的关键难点,沪嘉高速公路工程地质较特殊,路堤高度在2.5米以上部分占全线长度70%,路基附加压力大,地基沉降量大,稳定性差,影响桥梁构筑物及路面结构稳定性。如不采取措施,势必延长工期,给高路堤带来长期不易稳定的后患,为此,为保证工程质量,在不影响工期前提下,我们按不同填土高度与地质条件,分别采用了自然沉降法、粉煤灰与土壤间隔填土法、袋装砂井预压排水固结法3种方法。其中袋装砂井预压排水固结技术,将一根根7至10厘米直径的带有活瓣管尖管道,打入地下20米深处,随后灌入黄沙,拔出套管形成砂井的竖向排水体,结合水平砂垫层预压加载固结使工程建成后减少了大量软基沉降。在桥梁建设方面经过推行当时国内较先进的桥面连续简支梁桥的新技术,沿途桥梁的伸缩缝,也由以往每隔20米一条延长至60米—100米一条,改善了行车条件,提高了沿线路面的行车平整度。

沪嘉高速公路建设中,两处使用土工布。一处是南翔菱形互通式立交的下穿道路和匝道施工时,由于工期紧迫,在该工程的路堑地段采用土工布补强加固,以加快施工速度,保证路面工程施工质量;另一处是南翔立交真南路改线工程施工时,在粉煤灰三渣基层与沥青混凝土层之间,用土工布作为防裂缓冲层。经过降温和较长时间行车,土工布缓冲层发挥了隔裂缓冲作用,路面不易出现横向裂缝。

高速公路的标志标线的材料,在当时的中国大陆是没有的。深圳大学材料研究所承担了这项研究任务。反光导标能在不同照明情况和各种恶劣气候条件下,保持良好的能见度。尤其夜间无照明地区,能够显示道路的边界、弯道走向等,引导驾驶员控制车速,确保行车安全。在沪嘉高速公路上应用效果较好,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更值得一提的是,沪嘉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首次将电厂废物——粉煤灰变废为宝,代替泥土建筑路基,不仅提高了路基质量,还节约了数百亩土地。这项技术创新,于1996年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众志成城建功业

为了“中国大陆第一高速”这样一个时代宠儿,无数的工程师、技术员、工人们付出了无尽的心血。无论有多难,也必须打赢这一仗!

当时,国家的农业生产实行包干制,由于建造沪嘉高速公路,征用了很多土地,但国家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包干指标任务,嘉定老百姓识大体、顾大局,以实际行动积极配合、大力支持高速公路建设。当时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二处承担了一部分的施工任务,他们的施工队伍到达嘉定后,被安排在沿线农村的农民家中居住,还搭了一些设施。入住后的当天晚上就下起了大雨,施工队的粮食等物资都浸了水。第二天,当地的农民得知情况后,纷纷自发地将家中的粮食和生活必需品送给施工队。正因为嘉定老百姓如此支持“沪嘉高速公路”建设,才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使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顺利建造。

那一年的夏天,设计人员头上带着草帽、脖子里系上毛巾、脚上套着硬底皮鞋,走上了一条高速公路之路。前后大约走了一两个月,来来回回总走了数百公里。这门“生意”在当时的中国大陆还没有人做过:不但没有经验可学,就连建筑标准都是个空白,甚至于“高速公路”跟“公路”之间该有哪些区别也没有多少人能讲清。这20公里,是中国高速公路的起点。为了建设出一个“高起点”,大家翻阅了日、美、德、法等国家的高速公路标准,踏遍了上海往嘉定方向的既有道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沪嘉高速总体方案。

安全是高速公路的最大要求,当时在国内也是新兴的课题。在沪嘉高速的设计过程中,单单为了确定高速公路标志牌上汉字的大小,就借用机场搞了很多次测试。由于当时能够让车提速到120km/h的道路很少,项目组只能借用机场进行测试,用很直观的方法确定了标志牌上汉字的高度和大小——车子开到120km/h,看能不能看清前方标志牌上写什么。工作强度确实很大,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即使冬天也是早上7点半上班,天都还是黑的。

时任交通部副部长潘琦是高速公路坚定促进派,在陪同英国运输代表团来沪嘉高速公路考察时,他说“看不到中国的高速公路,死不瞑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4年又3个月,终于迎来了万众期待的那一天。1988年10月31日,举行了中国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通车典礼,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为沪嘉高速公路剪彩,时任副市长黄菊、时任交通部副部长王展意出席通车典礼。至此,中国大陆第一条按高速公路标准建设的沪嘉公路正式通车。这是我国大陆第一条通车的高速公路,是第一条完全由我们自己建造的高等级公路,揭开了我国大陆公路史上崭新的一页!

沪嘉高速公路建成后分担了连接市区与嘉定的沪宜公路56%的客货运交通量,沪宜公路交通事故明显减少;缓解了上海对外6个主要公路出入口中交通量最大的西北出入口交通拥塞状况;促进了上海市与外省的经济联系,加强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之间的纽带联系;改善了嘉定县投资环境,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嘉定县跃入全国富县行列起到积极作用。1989年,嘉定县级财政收入4.28亿元,名列全国第一。

建设沪嘉高速公路东延伸段工程

沪嘉高速初期的规划是修15.9公里,后来又延长至18.5公里,加上两端入城的连接线,全长20.5公里。

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的沪嘉高速公路,由于受当时投资控制,仅建成了嘉定至祁连山路段,全长15.9公里。其缺陷为未能与市区道路直接贯通,功能难以充分发挥。通车两年,平均日交通量仅为5641辆,比相邻平行的沪宜公路低。

进入1990年代,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力度。市政府将内环线高架道路列为“八五”期间实施的重大市政工程项目,中山北路、中山西路地面交通压力骤增,打通沪嘉高速公路东延伸段至市区道路瓶颈的呼声日高。而且,上海市西北郊工厂较为集中,交通运输量大。为完善高速公路入城道路系统,充分发挥公路效益,1990年12月,市计委同意沪嘉高速公路东延伸段工程立项,要求工程赶在内环线地面道路改建前建成。

东延伸段工程于1991年12月8日开工,1993年12月18日通车,全长7.53公里。沪嘉高速公路东延伸段工程由四个路段组成:1.沪嘉高速公路延伸段。从已建沪嘉高速公路祁连山路入口祁连山路立交桥台以西40米处起,跨越南何铁路支线向东至真北路汶水路交叉口,全长2.7公里,设计车速每小时100公里。工程包括全长997.84米的祁连山路立交跨线桥、孟古路人行横向穿越孔、桃浦河桥及拖拉机横向穿越孔,道路横断面双向四车道,路幅宽40-45米,车行道宽26.5米,汶水路真北路交叉口以西进口处设收费站一座。2.汶水路段。从汶水路真北路交叉口起向东至汶水路沪太路交叉口,全长1.8公里,按城市主干道标准实施,路幅宽32米,设计车速每小时80公里。3.真北路段。从真南路交叉口起向东北方向至汶水路真北路交叉口,全长2.3公里。按城市主干道标准实施,设计车速每小时80公里。路幅实施宽32-40米。4.真大路段。南北向跨越沪嘉高速公路延伸段,全长0.7公里,路幅宽为20米,为地方性道路,设计车速每小时40公里。

沪嘉高速公路东延伸段工程桥梁设计荷载除真大路按汽车—20级,挂车—100级设计验算外,其余均按汽车—超20级,挂车—120级设计验算。

1991年12月由嘉定县建设局和市公路处共同组建了沪嘉高速公路延伸段工程建设联合指挥部实施建设,上海市城建设计院负责设计。工程主要由市市政局、市公路处所属单位和嘉定县、宝山县公路所实施,并有部分江苏、浙江省的施工企业一起参建。工程总投资2.11亿元,由市公路养路费支出。工程被评为优良级。

东延伸段的建设中除对3米以上高填土的路堤采用粉煤灰填筑(外包土),还采用SVD型塑料芯带排水等新技术。

1993年沪嘉高速公路东延伸段建成,我记得当时嘉定一中的一个学生在一篇名为《沪嘉高速公路的畅想曲》的作文中这样赞美沪嘉高速:“清晨,我站在沪嘉高速公路的入口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法描绘的喜悦之情,望着那平坦宽阔的公路,中凸两边凹下的柏油路和那更远处模糊的石板路,我觉得,我已经站在了过去、现实与未来的交界口上。它,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健美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充分展示着作为现代化交通枢纽的魅力;它,就是高科技的宠儿——沪嘉高速公路”。这篇中学生作文,字句稚嫩朴实,但却是真情实感,可见沪嘉高速在上海几代人心目中的影响和感情。

东延伸段的建成使沪嘉高速公路与市区西北部、北部相贯通,进一步发挥了沪嘉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嘉定经济、社会发展。

2003年,沪嘉高速被评为上海市第一条高速公路文明畅通通道;2006年,成为上海首条试点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的高速公路;2012年,率先在上海使用自动发卡机……2012年1月1日起,沪嘉高速公路调整为城市快速路,并结束其收费的历史。

1988年到2018年30年间,上海高速公路里程由0公里增加到829公里,30年的探索,凝结成了一部高速公路创新史。到2020年,上海高速公路里程更将突破900公里。未来,上海与苏浙两省的公路连接通道也将增加至67条,共同构筑起长三角都市圈一体化的公路体系,“一小时都市圈”的范围将逐步扩大,整个长三角地区都将切实感受到“同城效应”。

【口述人简介】

李家东,1957年4月生,在嘉定建设口工作43年。1991年11月,任沪嘉高速公路延伸段工程建设联合指挥部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1992年12月至1996年4月,任嘉定县(区)建设局党委委员。1996年4月至2005年9月,任嘉定区建设党工委委员等职。2005年9月至2013年8月,任嘉定区建设交通党工委委员等职。见证了沪嘉高速的发展。

欧大师门窗厂家

系统门窗定制

欧大师系统门窗

上一篇: 上海改革开放40年|刘绍勇:打赢东航上航重组的发展之战-上海九百重组多少年了
下一篇: 上海数交所搭建平台推动全球商业信用风险管理供需对接-公司风险控制能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