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五菱荣光小卡5万出头的汽车下乡版值得创业好手盘
107
2025-01-16
卢远香中国经营报:股市暴跌元凶调查热钱暗算基金
卢远香中国经营报:股市暴跌元凶调查热钱暗算基金 更新时间:2010-11-21 9:50:26 11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的意见》称,证监会要会同公安部、监察部、国资委、预防腐败局等部门抓紧开展一次依法打击和防控内幕交易专项检查,查办一批典型案件。难道此前几天的股市暴跌与五部委重拳打击内幕交易有关?但市场人士认为这两者的关系不大。“内幕交易一直在严厉查处,属于日常工作。但因为内幕消息牵扯到的渠道很广,确认难度很大。五部委重拳出击更多是一种表态。”而从11月19日的盘面表现来看,市场对此并不敏感。《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引发股市大跌的真正元凶除了强烈的紧缩预期之外,更有热钱和国际投行们的“默契”配合。
11月17日,疲软的沪深股市再度暴跌,这是“11·12”大跌以来的第三次大跌,被称为牛熊分界线的年线毫无悬念的被击穿。
大跌不仅仅在A股上演。当天,商品期货市场有10只品种以跌停开盘拉开悲剧的一天,截止到收盘,沪铜、沪铝、橡胶、玉米以及棉花等13只品种封死在跌停板。股指期货上,IF1012合约跌幅达到1.85%,跌去59.4点。
伴随着股市大跌和谣言四起的是,当上证指数狂泻300点时,以公募基金、券商、私募等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仓位依然很高,普遍仅小幅减仓4%~5%,减仓力度远小于同期指数的跌幅,谁在推动这波才一个月的行情?
不管是中国石油的快速被拉升还是工商银行的迅速放量上涨,市场人士均感到背后一种刻意操作的痕迹:此前狂拉A股的热钱正在撤退。而A股市场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显然被算计了。
神秘暴涨引发基金跟风
A股中关于热钱的故事,得从10月8日开始说起。
10月8日开始,沪深两市连续8个交易日出现单日交易量超过4000亿元的现象。但做多市场的主力,却非公募基金等原有的场内资金。
“早在国庆前,基金仓位就高达80%,基金加仓只能加到92%左右。以股票型基金两万亿元规模计算,最多只能买2000亿元,一天也就完事了。”上海某合资基金投资总监说,国庆节后的上涨,公募基金只是“配角”,主力是场外蜂拥而至的神秘资金。
这波神秘资金选择的拉抬对象是以有色、煤炭等基金持仓较低的周期性品种,并将股价快速拉高。“煤飞色舞”的暴涨行情,最终引发了公募基金的跟风追捧,他们纷纷在股价飙升20%甚至30%时继续买进这些热门股。
尽管机构投资者都不知道神秘资金的来源,但快速的赚钱效应还是让资金源源不断地通过各个渠道涌入股市。
公募基金这时也吸纳了不少新进资金。
“我们三季度末的基金规模只有1亿元,但国庆节后两周规模就增加到5亿元。”深圳某合资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称,每天都有几千万元的申购资金,有时一天的净申购就达上亿元。
深圳其他基金公司也出现类似的情况。“从10月8日至11月12日,一只基金的净申购是14亿元,另外一只原本规模只有6亿元的基金也扩大至十几亿元。”据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经理助理介绍,净申购资金有一半是来自保险、财务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另一半则是来自银行渠道的客户。
资金申购基金,基金经理再入场买股票,持续涌入的资金进一步推动股市上涨。截止到11月17日,绩优基金的净申购现象始终存在,就连17日上证指数暴跌119点时,依然有保险机构以两亿元申购了广州某只偏股型基金。
然而,当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入公募基金和股票市场时,A股市场却发生了新的变化。
11月11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这“两桶油”盘中冲击涨停。然而,伴随着中国石油等暴涨的并不是石油或原油期货价格的上涨,而是美元指数的快速上涨并引致的国际商品期货暴跌。
“这显然不是国内机构的操作手法,机构即使要配置中国石油根本不必把股价炒到涨停,更何况在原油期货暴跌的背景下,机构完全可以趁跌进货。”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判断,从此轮暴涨暴跌与国际市场的紧密联系和其操盘手法来看,带动10月股市大涨和如今暴跌的神秘资金明显更注意国际市场走势,操盘手法更像国际热钱。
“从交易数据来看,11日买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主力是基金和游资,基金先买,游资跟进。”交易所内部人士分析,市场猜测,资金拉高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是借拉高指数再在股指期货上做空。但是,“公募基金与股指期货是隔断的。如果说是游资鼓动基金去拉抬股价,又有什么样的资金能影响这么多基金?”这位人士称,拉抬大盘股确实可以影响指数,但拉抬的动机却无法得知。
11月12日,A股市场全线下跌,暴跌162点。
11月12日的暴跌,让多数公募基金经理“发懵”。在分析市场暴跌原因时,他们更多将其看做是通胀压力超预期,市场担忧紧缩时代提前来临。但等到11月16日后,他们已经开始倾向于将这一轮突然的调整视为“神秘资金的撤退”。因为11月15日,相同的一幕再次在工商银行上演。
11月15日下午2点,工商银行股价由下跌4.50%快速拉高为上涨6.84%。戏剧性的巧合再一次出现,A股在16日暴跌119点。
“工商银行的流通盘有2510亿元,流动性非常好,机构也完全可以慢慢买,何必快速拉涨?”前述上海某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说,工行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资金在一小时内拉高工行,是典型的做盘手法。“通过拉高工商银行等权重股,拉高指数,掩饰他们在其他板块出货的行为。”
盘面表现也为这位总监的说法提供了佐证。新进资金在10月扎堆的是煤炭、有色等一系列受益于通胀的涨价品种,而11月遭到大量抛压的恰恰也是这些行业。另外,几大权重股的异动也跟大盘表现吻合,“这显然是有资金在操纵指数,这类资金的行为就是一种扰动,当钱走完了,也就完事了。”虽然前述投资总监认为这波调整是新增资金外撤所致,但这波资金来自哪里,其规模有多大,无从得知。
杀跌式抛货快速出逃
除了利用大盘股拉抬指数,市场还充斥着突如其来的种种谣言,调高印花税、加息、某基金公司老总被查等谣言都被解释成了股市大跌的元凶。
神秘资金显然也了解国内机构的操作手法和仓位状况。截止到11月上旬,公募基金的仓位再次达到历史高位。
“他们算准了基金必然会追着这些股票加仓。”在华富基金首席投资官程坚看来,这批资金就是热钱和游资,规模不一定特别大,但是出手凶狠,借助当时国际上大宗商品的强势,迫使基金跟进。
“顺着趋势来,跌了就卖点,涨了再买点。”前述总监承认,“这波调整是新进资金先卖,基金跟着卖,所以卖出下跌的趋势来。”
11月12日暴跌这天,沪上某基金经理就将其管理的规模为两亿元的基金减仓12%,主要是减掉了前期获利丰厚的科技、新能源、食品饮料等股票。不过,其管理的另外一只规模为40亿元的基金并没有减仓,原因是股价下跌太快,来不及减持。
嗅到市场风险,在下跌中撤退的基金经理很多。深圳某配置型基金经理在11月12日暴跌时就斩仓4%~5%,卖出理由是“市场趋势转变,一定要卖在别人前面”。而选择的品种是获利大的周期性品种。
也有一些动作比较慢的基金经理,在11月15日才开始意识到“要避一避风头”。“主要看对手卖什么品种,就跟着卖。”但跟随的结果是,“卖点很不理想,几乎都是股价下跌6%以上才抛出手”,因为“股价下跌实在太快,卖盘就像是潮水一样,将股价一波一波往下推”。
在记者采访的近十位公募基金经理中,虽然都有减仓,但减仓力度并不大,普遍只有4%~5%。以股票型基金两万亿元的规模来计算,公募抛出的筹码还不到1000亿元。
即便如此,一些基金经理称这已经高估了基金最近的减仓力度。
“我们公司一只业绩优秀的基金,每天都有1000万~1500万元的资金进来,相当于其资产规模5%~8%的资金量。”上海某小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称,在下跌市场中,基金经理不会动用这笔新进资金买入股票,这等于是变相降仓位。也就是说,因为有持续净申购资金的涌入,基金经理不需要在二级市场主动抛出筹码,就可以降低仓位。
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仓位测算模型,11月8日至12日期间,60家基金公司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9.59%,相比前一周主动减仓4.83%,只有7家公司逆势增仓,其余53家公司一致减仓,有8家公司减仓幅度在10%以上。
除了公募,私募和券商在暴跌中的反应也是“后知后觉”。“11月12日减仓了10%,没想到要大幅减仓。”上海某阳光私募称,上海私募群体普遍认为这是短期的调整,仓位还是比较重。
“市场暴跌300点,但周边公募、私募和券商的仓位都还很重,没有怎么减仓。”深圳龙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险峰说,11月12日至18日期间,上证指数跌幅8.97%,指数狂泻300点。按照以往的规律,场内这些机构的仓位会大幅降低10%以上。但这次调整比较诡异的是,机构仓位都还很重。
显然,这一轮暴涨暴跌,获利丰厚的是热钱而基金则大多被深套其中。
紧缩预期令机构悲观
11月12日的一根大阴线让整个市场的情绪和预期迅速发生转变。
此前行情上涨的基础是美元指数走弱,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同时,受益于人民币升值,宽松货币流入国内。但与市场预期相反,自公布6500亿美元量化宽松的计划后,美元开始持续反弹,而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暴跌。
同时,国内10月CPI同比上涨4.4%,紧缩政策的预期转浓。
“这轮上涨是以资金为预期,但海外量化宽松的钱还没进来,而国内已经开始收缩。”广东博源资产投资总监赵建兴说,“流动性驱动上涨的预期打破了,上涨的基础就没有了。”
被改变的预期不仅是流动性,还有通胀的压力。“此前预期是10月CPI数据会见顶回落,温和的通胀有利于吸引资金流入股市。但现在预期是11、12月的数据会继续往上走,接下来出台加息等密集的紧缩政策。”深圳另外一位老牌基金经理认为,当流动性和通胀的预期被改变了,市场自然以下跌来对前期的上涨进行修正。
同时被修正的,还有对未来经济增速的预期。
“10月CPI数据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达到11%,这是历史上罕见的。”大成精选基金经理刘安田告诉记者,股市下跌是对经济增速下降预期的反映。“价格快速上涨,说明生产环节供不应求,工业生产绷得很紧,工业增加值生产处于强弩之末的状态。而通胀压力大,后期政策收紧,生产速度放缓,经济增长速度会下降。”
刘安田称,经济增速下降,股市的估值自然也会受影响。
但对于调整的幅度和时间,机构投资者各有分歧。乐观派认为,300点的暴跌是市场反应过度,2800点附近减仓已经没有意义,应该寻找好的买点。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就是乐观派的一员。他认为,经济已从回落中企稳,流动性宽裕局面持续存在,在宏观环境与企业盈利的支撑下,市场向下空间有限,在半年线2700点左右有较强支撑,充分调整之后,市场有望在半年线之上展开震荡反弹。
但悲观派却认为这是一轮基本面引发的调整,关键是看通胀的程度以及政策释放出的信号。
“现在政府采取打击囤货等行政手段来控制通胀,短期有效,但却是治标不治本。最终还是要通过紧缩货币来挤压资产的泡沫。”吴险峰担忧的是,紧缩货币、利率上升,加上年底是各路资金回笼的时点,这或许会对当前以消费、医药为代表的高估值品种有很大冲击,估值将会下移。
更多的人处于观望状态。
“现在关键是看政策释放出什么信号,以及市场如何理解。”南方某大型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称,市场是典型的趋势性投资,短期已经形成了下跌趋势,弱势调整的时间可能持续一两个月。前述交易所人士认为后续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调整幅度可能不小。“A股是个投机氛围很浓的市场,今年一季度是全球涨幅最大的市场,二季度是跌幅最大,三季度也是涨幅最大,四季度很有可能又是跌幅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