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脸识别屡失败滴滴顺风车难以顺起来

Vicky 0 2024-03-12

5月19日零点,暂别市场一周的滴滴顺风车恢复服务。记者近日分别以乘客和顺风车司机的身份体验发现,滴滴推出多项安全措施,要求司机和乘客都需要上传实时拍摄的身份证照片,并完成人脸识别。同时,乘客和司机都要学习相关知识,包括夜间出行保护和顺风出行保障等。虽然看上去比原来安全措施多了,但因为人脸识别老失败、接单程序相对繁琐,致使原来方便快捷的顺风车之旅难以“顺”起来。

记者体验 人脸识别老出错

5月21日,恰逢出差外地的记者重新启动滴滴顺风车软件,发现需要上传身份证照片、接受多项学习和考核,并通过人脸识别才能接发单。在人脸识别时,多次出现中间卡壳的情况,系统一会儿提示离屏幕远一点,一会儿又提示光线太亮或者要正脸。到了张嘴、眨眼、转头等环节,记者也是多次做动作,老是通不过。忙了大半天,才最终通过了人脸识别。随后,记者发布了一个火车站到家的行程,很快被人接单。

到了火车站,双方通过电话一联系,发现顺风车主也是刚刚出差归来,与记者乘坐同一列火车。顺风车主李先生和记者见面聊了几句后,爽快地表示不用付钱了,直接把记者送回家。记者了解到,李先生经常开车上下班,顺便捎人。碰到聊得开心的顾客,多是给人家免单。“顺便交个朋友,也许还能增加一个业务伙伴呢。顺风车这种业务,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应该得到社会各界支持。”李先生告诉记者。

5月22日,记者以一个顺风车司机的身份发布行程,从八一立交桥前往龙奥大厦。发布行程时需要人脸识别,又是折腾了半天才成功,随后很快联系上了一名乘客。当记者接到乘客后,发现要点击“到达乘客起点”按钮时,还要进行一次人脸识别。在马路边,人脸识别就是不成功,不是离屏幕太远就是太近,或者到了要求张嘴环节就不动了。记者一会儿戴上眼镜,一会儿摘下来,忙了四五分钟,就是通不过。最后没有办法,来自青岛的乘客说:“师傅,这样在路上折腾不安全,你先开车送我到地方吧,不行我取消订单,直接给你钱。”记者随后开动汽车将乘客送达目的地,双方聊了一路有关顺风车的话题。

中午时分,记者又发布了一个龙奥大厦到大观园的行程,还是在人脸识别过程中费了很多时间,好不容易发布成功,找到一名女乘客,下午两点出发到天桥附近。等记者下午两点接上女乘客,发现又无法通过人脸识别来按“到达乘客起点”按钮。最终女乘客还是决定取消行程,由记者直接送她去目的地。接连两单顺风车业务都卡在人脸识别环节,记者因有其他采访,无奈放弃尝试。

乘客说法 可以简化程序

记者在送两位顺风车乘客时,与他们都聊了一个多小时。他们都是经常坐顺风车的人,对顺风车的方便、便宜非常认可;对顺风车整改后出现的繁琐程序,尤其是人脸识别过程缓慢、老是失败等问题表示不满。

来自青岛的顺风车乘客告诉记者,他和女友经常坐顺风车,对前段时间出现的顺风车司机杀害空姐事件也非常清楚。他认为这种极端事件只是偶然发生的,只能算是个意外。当然,保证接单人和注册人是同一个人的确非常重要。他建议这个过程可让顾客更多参与,比如,验证开车司机和注册人是否一致环节,可以让乘客多参与互动,即乘客上车前先看开车人的驾证和车主的行车证名字是否能对起来,替代在马路上进行人脸识别的环节,既减少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还能增强乘客的安全意识。重要的是,滴滴平台在审核注册人资料时,尽量挑选那些靠谱的人,不要为商业利益降低选择标准,做好准入把关。而在接单环节,尽量让整个过程流畅简便,让司机和乘客都有更好的体验。

那位女顾客对顺风车“开启夜间出行保护,暂停接受22点到早6点出发的订单”的决定很是赞赏,她认为,顺风车的初衷是方便人们上下班时顺便捎着乘客,在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解决部分人的出行问题,那接发单也应该集中在上下班的时间段。夜深人静时,真正的顺风车已经极少,接单的人多是些专门赚取外快的,已经失去了顺风车的本意。另外,她希望顺风车通过整改给人们带来更好的体验,让这项既节省资源又方便市民的业务,能健康发展下去。

VR手套

无线动作捕捉技术

无线动作捕捉系统

上一篇: 【推荐】人类饮食的方方面面很快将由人工智能所决定
下一篇: 【推荐】人脸识别技术加持被装上眼睛的汽车会带来怎样的想象空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