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买基金别患“净值恐高症”-特别推荐-解读基金季凯帆
190
2025-04-28
中国育儿成本全球第二高,中国仅次于韩国。
据最新的智库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抚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18岁平均成本为人民币48.5万元,抚养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的平均成本为人民币63万元。在北京和上海养育一个孩子平均成本分别为人民币96.9万元和人民币103万元。
以石家庄一个家庭为例,假如一个家庭两口子都在上班,按照石家庄2022年发布的年平均工资水平(89065元)计算:
夫妻双方从生孩到年满18周岁且夫妻双方都在上班计算,一个家庭收入总计=89065*2*18=3206340元。
按照石家庄消费水平计算:一套房=15000*120=1800000;据最新石家庄人均消费公布数据:17892元/年/人,假如不算赡养老人部分,光夫妻双方每年开支大约为:35784元;以此计算从小孩出生到年满18周岁夫妻双方基本开支大约为644112元。按照这样计算从小孩出生至18周岁一个家庭剩余可支配收入=3206340-1800000-644112-485000=2772288元,年均可支配收入15401元。
从数据可看出,一个家庭在夫妻双方都上班的情况下除去基本生活开支仅仅可支配年均收入15401元,还不算抚养老人,假如家里有点事情,这些收入完全不足以支撑开支。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家庭生娃意愿必然会随着养娃成本的提高而进一步减少,甚至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超越韩国,成为全球养娃成本最高的国家。但是考虑到过去计划生育导致的人口断代问题,未来的老龄化社会不仅仅面临的是劳动力问题,还面临着“老无所依”的问题。如果出生率进一步恶化,我们不得不怀疑未来的养老金体系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支撑,当年轻人越来越少的时候,势必会导致养老基金池的供需失衡,当供给越来越少,又该如何给付庞大的退休人群?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严重到关乎社会安宁。
如何降低养娃成本,刺激生育意愿,显然不是生三胎奖励几千元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这背后还关乎着结构化问题,例如房地产的居高不下,教育成本的居高不下,以及内卷导致的教育恶性竞争等等,这背后不仅仅是人们的观念在起着主导因素,社会的价值导向同样也决定着人们的行为选择。
这些数据向我们表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影响生育意愿的关键性因素除了养娃成本之外,结婚成本的居高不下,也同样在考验着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当他们的未来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他们也就没有太多的理由,把这种看不到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
目前家庭对孩子的重视,家长之间的内卷也愿意付出高成本去培养孩子,也因为这样导致绝大部分家庭在谈及生二胎时望尘莫及。但是就目前我国人口断层下、人口老龄化严重下,国家必然会鼓励二胎、三胎生育。
我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相对于经济发展也带来了结构性问题。1、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2、未来社会负担加重;3、育儿成本加大;4、各地人均收支不匹配等等。这些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当然
真正重要的不在于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本质上就解决了因为经济过快发展所带来的结构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