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欧元人民币欧元汇率
84
2025-04-27
斑马消费 范建
港片和欧美大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富商大佬们,在自己的私人游艇上开派对、谈生意。
私人游艇——是超级富豪的标配。
这是一个绝对高大上的产业,一个专门赚富人钱的产业,按常理,制售游艇的公司也一定富得流油。
事实上,并非如此。
太阳鸟游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阳鸟)是国内最大的游艇制售企业之一,最近几年一直在熬冬。
行业的整体不景气,加之重度依赖的政府订单冰冻,导致该公司最近几年业绩持续下滑,每年一千多万的净利润还不够买一艘好一点的游艇,扣非净利几百万,更是只够买一艘小船。
可以预见,船舶制造业的冬天仍将持续,太阳鸟只能寻求行业外的突破。
持续一年的一桩并购案,终于在上月拿到了证监会的批文,33亿收购亚光电子,这家游艇公司将正式进军电子产业。
卖游艇竟然不赚钱
那些富豪们玩的游艇,多贵的才算豪华游艇呢?
2013年,中国销售的豪华游艇中,半数都在200万以上。有调查显示,中国的豪富都倾向于买价格高、尺寸大的豪华游艇。
3成中国富豪认为1000万以上的游艇,才能算豪华游艇;47%的认为只有2000万以上才能称得上豪华;更有5%的土豪,觉得价格不上亿,就别对外说自己有豪华游艇。
太阳鸟(300123.SZ)就是国内的一家专门制售游艇的上市公司,各方面的实力,在国内也算得上市行业“杠把子”,总部位于湖南省沅江市。
既然从事的是这么高大上的产业,公司的规模应该很大吧。
该公司2010年上市,当年总营收为2.4亿,2013年公司的营收总额达到历史最好的6.8亿,归属净利6100万。
看来,卖游艇的公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赚钱。
2016年的年报显示,公司船舶制造主业的毛利率为24.4%。该公司的船舶产品主要分为私人游艇、商务艇和特种艇,其中商务艇的毛利最高,也仅26.35%,私人游艇为23.5%。
毛利率似乎还过得去,但净利率就太低了。2016年,公司的净利率仅2.6%。看来,游艇制售还真是一个表明光鲜的行业。
更让太阳鸟头疼的,是整个行业的不景气。
数据显示,到去年底,全球船舶在手订单共5146艘,不到2008-2009年高峰时期的一半,去年新增订单不到500艘,是近20年来的最低点。
航运市场萧条、全球造船产能过剩、船舶工业的严峻形势估计仍将持续。
重度依赖政府大单
虽然公司的名字中带有“游艇”字样,太阳鸟私人游艇业务占比并不太大。
去年,公司共卖出去538艘船舶实现5.8亿营业收入,其中,私人游艇的收入为3600万,2015年这个数字仅600万。
公司的营收主力是商务艇和特种艇,分别为4亿和1.2亿。
2013年,太阳鸟达到历史巅峰后,第二年就开始急转直下,营收和归属净利分别下滑43%和64%,扣非净利亏损202万。
作为特殊产品,游艇的客户本身比较有限,太阳鸟一直对大客户存在重度依赖。
斑马消费梳理发现,2010年-2012年,太阳鸟每年都从国家海洋局拿到了超过2亿的海监艇大单,这些政府大单,也促成了公司在这几年的业绩飞涨。
2013年,国家重组海洋局,到2016年底,该局公务执法船的招标采购迟迟没有启动,让太阳鸟的业绩受到极大影响。14家控股、参股公司中,11家亏损。
2016年,太阳鸟通过对外收购先歌游艇、益阳中海和沅江中海,将公司的营收规模快速做大,但利润并没有随之明显水涨船高。
太阳鸟也意识到,如果2017年公司因各方原因未能获得大额订单,公司的业绩将有重大不确定性。
从今年半年报的情况来看,公司的业绩虽略有增长,但仍没有明显改善的迹象。
33亿并购求转型
守着游艇这个看似光鲜的市场,却不赚钱,总不能一直这样干等着行业复苏吧。
2016年9月,太阳鸟开始筹划重大资产收购,收购的对象是位于成都的老牌电子企业亚光电子。
作为国资背景的企业,亚光电子虽有较为成熟的技术,但一直苦于融资渠道单一,无法持续投入研发和扩大市场规模。
买卖双方的需求一拍即合。
收购亚光电子97.3%的股权,太阳鸟支付对价33.42亿,全部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获得。
该笔收购案历时整整一年,终于在上月获得证监会批准,并完成了资产过户。
根据业绩承诺,2017年-2019年,亚光电子的净利润不低于1.6亿、2.2亿和3.1亿。
值得注意的是,亚光电子的产品主要用于雷达等特殊行业,也存在客户集中的问题,最近几年,该公司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比都高达70%以上。
与太阳鸟自身目前的窘境一样,如果政策和行业等发生较大变化,将会给亚光电子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