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六届执行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公司工会代表大会决议
183
2025-04-25
近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官网发布2023年度预算情况, 其中2023 年收支情况如下:
根据预算情况说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2023 年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232,231.00 万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9,120.00 万元,占59.91%;科学技术支出93,111.00 万元,占40.09%;具体使用:
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事务(款)博士后日常经费(项)2023 年预算数为139,120.00万元,比2022 年执行数增加22,140.00 万元,增长18.93%,主要是博士后相关经费增加。2.科学技术支出(类)基础研究(款)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项)2023 年预算数为93,111.00 万元,与2022 年执行数持平。
同时,在预算附件2023年度博士后基金项目绩效目标部分提及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资助人数≥450人”。
博新计划旨在吸引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自实施以来,很多单位在个人待遇、配套经费、职称评审、出站留任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这一人才计划在博士后层次已经具备了较强影响力和认可度。
往年博新计划申报通知均明确计划支持名额,例如2022年:
2023年申报工作启动通知发布时并没有明确名额数量。
博新计划资助规模自2016年实施以来逐步稳定在
400人
,近五年没有调整,而在本次的博士后基金项目绩效目标表中,博士后创新人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人数为≥450人,
今年的资助名额可能增加!
近年来,博士后群体规模快速增长,博士后的发展也受到诸多关注,今年的博新计划政策关键调整:
获选人员在站期间可以申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中单列在站博士后申报名额。
为博士后、尤其是博新计划获得者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了快速发展路径。
多位学者也聚焦博士后问题并给出提案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戚益军关注到博士后资助的强度和覆盖面不足并提议
将博士后科学基金融入博新计划,并大幅提高博新计划的资助规模,使5%-10%的进站博士后(约3000-6000人)可获得博新计划的资助,并将资助改为3年75万元,主要用于博士后的个人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徐旭东认为获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成为许多博士后竞聘理想工作岗位的“敲门砖”,
因此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增加“培育基金”类型,资助率控制在30%左右,达到扩面目的,但由基金委支持的额度比目前面上项目降低一半,要求单位或企业等额匹配,以充分拉动对基础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与此同时,收窄面上基金资助率、增加支持强度,达到目前强度的2倍及以上。重点基金等项目类型支持强度也应该相应提高。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3年预算来源链接:
https://jj.chinapostdoctor.org.cn/website/showinfo.html?infoid=34fceb7e-960c-4dfa-875e-8d79fb673b35
来源:时代学者
,
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